中世纪欧洲贵族贵族的称号为什么也是公侯伯子男爵?

2020-10-29 综合 243阅读

在很多西方的电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欧洲贵族,这些贵族依照等级不同拥有不同的称号。但是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称号居然和我们中国古代的贵族称号一模一样,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然并不是他们无耻地抄袭我们中国的封建制度,只是我们在翻译的时候直接套用了习惯的称呼而已。那么这些欧洲的贵族等级最地道的叫法是什么呢?他们跟我们中国的贵族一样吗?

第一级:安派尔(Emperor)

在欧洲皇帝的传统叫法为安派尔(Emperor)。在中世纪之后,其实欧洲就没有什么“正经”皇帝了,号称“皇帝”的人都是为了把自己“包装”成罗马帝国的继承人。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唯一拥有帝号的国家。但是皇帝(Emperor)这个称号从法理上讲,确实是贵族领主中最高的一级,再不济大家也要给个面子。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就是查理五世,提香当年为他画了很多肖像画,也正是他曾经为提香捡起了掉在地上的画笔,让提香的威望显赫一时。

第二级:克因(King)

“王”(King)是仅次于“皇帝”的国家君主头衔,他们在名义上是受制于“皇帝”的,但“皇帝”对“国王”的管辖通常是有名无实。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国王要数“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他不仅不是皇帝查理五世的属下,而且跟皇帝“死磕”了一辈子,成功地破坏了查理五世企图一统欧洲的大业。

第三级:杜克(Duke)

“公爵”(Duke)这个称呼大家应该也很熟悉,它的出镜率很高。“Duke”这个词源自于拉丁语的“Dux”,意思是“领导者”,可见“公爵”依然是个“高级领导干部”头衔。“公爵”通常是“国王”册封的,需要向自己的国王效忠。比如勃艮第公爵“大胆的腓力”就是从自己的父亲、法国国王“好人约翰”那里获得了公爵的爵位。

第四级:康特(Count)

“Count”这个词源自于拉丁语的“Comes”,意思是“伙伴”,听上去感觉就有点不那么“上档次”了。作为君主的“小伙伴儿”,“伯爵”通常能获得相当于一个“直辖市”或者小型省面积的封地。虽然我们把“伯爵”的领地称作“伯国”,但事实上,从公爵往下的贵族头衔就不大具有“国家君主”的性质了,他们通常都是“国王”或“公爵”的附庸。在现代的欧洲国家里,也没有“伯国”这种名称的国家存在。

第五级:鳖稳(Baron)

“男爵”(Baron)比“子爵”常见一些,读起来也更顺口。“Baron”这个词源于拉丁语“Baro”,意思是“战士、佣兵”,感觉上就已经很接地气了。男爵的领地按理说也可以翻译为“男国”(Barony),不过这种叫法基本不会出现,因为男爵的领地通常就是一个城堡的规模,所以男爵给人的感觉更像“高富帅”而不是“大领导”。

第六级:奈特(Knight)

骑士(Knight)可以算是入门级的贵族头衔,“Knight”这个词在古日耳曼语中的意思是“男孩、仆人”,俨然是一种“打工仔”的形象。骑士通常是不能世袭的,而且也很少能得到封地。即使有封地,基本上也就是一个“庄园”(Manor),属于封地中最小的单元。可以用来种花种草,或者搞个烧烤派对什么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