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谁

2020-12-27 综合 143阅读

是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

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扩展资料: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江浙地区遭到倭寇的侵袭。朝廷升戚继光为参将,由山东调往浙江,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来到浙江后,戚继光视察军队,发现陋习甚多。

于是戚继光决定另组军队。他特地招收当地(主要是义乌人)的农民和矿工,认为这些人朴实无华,容易训练,很快将一支三千人的新军组建完成。在戚继光严格调教下,这支军队成为日后令倭寇丧胆的“戚家军”。

戚继光还根据江浙地区的地形以及倭寇的作战方式,因地制宜地创造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著名的‘莺鸯阵’。

莺鸯阵由十二名士兵组成,队长在队伍的最前头,队长身后有两行士兵,每行五人,最后是一名伙夫。队长身后的两名士兵手持藤牌,遮挡箭支、刀砍,掩护其他战友。

在他俩背后是狼筅兵两个,狼筅是戚继光发明的新武器,实际是在大毛竹上插上尖刀,可用于横扫挥舞,威力巨大。

再后面分别是两行长枪兵和一行短刀兵,协同作战。这样一个小队既可以独立作战,又可以将上百个小队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大阵。

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一万余人的倭寇大举侵入浙江的台州、温州沿海地区,并兵分两路,妄图侵占台州、宁海。

戚继光闻讯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到达宁海,切断了倭寇的退路,将敌人逼迫到龙山地区进行决战,戚家军首次出战就将倭寇击溃。

残敌败退到温州西面的雁门岭。戚家军乘胜进攻,经过一番激烈战斗,肃清了这股倭寇。

但在此时,另一支倭寇进攻台州。此地兵力不足,城墙不固,处境危急。戚继光即刻回师救援,他一到台州城下,运用火器击溃了围城的倭寇。

倭寇见招架不住,故意将抢夺的金银财宝扔到地上,引诱明军拣拾,然后回师反扑。但戚家军纪律严明,不为财宝所动。

个个奋勇杀敌,很快就歼灭了这股倭寇。此战,斩首三百零八个,生擒巨魁两人,其余倭寇淹死江中。戚军伤亡极少,仅三名官兵阵亡。

不久,又有一股倭寇向台州袭来。戚继光立刻向倭寇的驻地圻头进发。倭寇见戚家军至,见不能取胜,就龟缩不战。

三天后,倭寇得知台州有备,放弃了原定计划,将进攻目标转向处州。戚继光识破敌军意图,派兵在倭寇的必经之地的仙居上峰岭设伏,另派一支军队尾随敌军。戚继光还让设伏的士兵,用松枝遮蔽身体,以防暴露自己。

当倭寇来到上峰岭,见四处尽是苍松翠柏,感觉安然无事,便大摇大摆地进入上峰岭。当倭寇路程过半时,一声如惊雷般的炮响划破山谷的寂静,数千将士有如神兵天降,向倭寇杀来。

在戚家军的冲杀下,倭寇伤亡惨重,惊慌失措的残余势力逃到附近村子的百姓家寻求躲避。民众早对倭寇的暴行恨之入骨,倭寇逃入村中时,大家群起而攻,将这些倭寇全部消灭。

此后,戚继光相继获得几场胜利,在浙江九战九捷,歼灭倭寇六千多,清除了倭寇在浙江的势力,恢复了当地稳定和安宁。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戚继光被任命为上将军,率领六千军队到福建平定倭患。当时,倭寇主要盘踞在福建的宁德横屿、福清牛田以及兴化林墩等地,他们在此修筑大量倭垒,以这三地为基地,侵袭福建沿海。

八月,戚继光到达福建,他审时度势,观察战场形势,决定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清理倭寇的三个据点。他首先拔除倭寇在横屿的基地。

要收复横屿,必须解决漳湾上的倭寇党羽。戚继光决定攻心为上,他对上面的倭寇党羽晓以大义(估计这股倭寇以华人为主),并保证对他们过去的罪行既往不咎,最终这群倭寇全部放下武器。

八月九日早晨,戚继光等到退潮之机,让士兵用稻草铺路,登陆横屿。然后三面包抄,前后夹击,经过六小时的鏖战,肃清岛上的倭寇。此战,明军生擒九十余人,斩首二千六百余,救出被掳百姓三千七百余人。

此战后,倭寇决定集中兵力,将附近各地的数万人,全都集中到牛田。戚继光见状,决定偷袭这股敌军。

九月一日夜,戚继光率领所部,悄悄地向杞店急驰。大军打破大门一拥而入,许多倭寇在梦中被结束了生命。

之后,戚继光乘胜追击,连破牛田、上薛、闻读等巢,一路追到新塘,共计斩首六百八十人。收降数千,解救被掳男女九百五十四人。很多倭寇见状,纷纷溃退。戚家军获得牛田之战的胜利。

十天后,戚家军从福清出发向兴化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共计歼灭倭寇千余人,并于十三日黄昏收复兴化。三天后又向林墩进发,攻占了这个据点,基本肃清了福建的倭寇。接着班师回浙。

然而戚家军班师不久,倭寇再度侵占兴化。面对危局,朝廷任命抗倭名将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并急调戚继光再次入闽。倭寇见大兵压境,于是退守平海卫。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二十日,戚继光与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和。次日夜,福建巡抚谭纶以戚继光为中军,刘显、俞大猷为左、右的三支劲旅围攻平海卫。

戚家军奋勇当先,以火器击溃了二千倭寇的堵截。此后乘胜追击,俞、刘二部紧随其后,他们在倭寇盘踞的许家村乘风放火,将倭垒化为焦土。

次日三军又追剿倭寇一百七十余,解救百姓三千,取得了抗倭战争最大胜利——平海卫大捷。接着,戚继光又将马鼻、小石岭等地的倭寇全部剿灭。 

这年十月,戚继光升任总兵,领闽浙粤三省军务。不久戚继光再次带兵出击,取得水战六捷、陆战六捷歼敌三千的辉煌胜利。

此后又在仙游重创倭寇,直到嘉靖四十三年二月,戚家军在王仑坪、蔡丕屹两次战斗中给倭寇的残部以毁灭性打击,肃清了倭寇在福建的势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