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出了哪些少年英雄

2020-05-04 综合 299阅读

1、王朴

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一批小英雄。他们像大人一样,顽强拼搏,流血牺牲,气贯长虹,可歌可泣,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王璞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朴(1929—1943),河北省完县(今顺平县)野场村人。11岁时被推选为村儿童团团长,带领本村儿童进行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等多种活动。

1943年5月,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鬼子,他始终不肯透露八路军枪支、弹药等物资的隐藏地点,最终被侵略者残忍枪杀,年仅14岁。

“七七事变”后,战争的火焰很快烧到了王朴的家乡。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让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他从小跟随父母参加抗日,11岁时被推选为村儿童团团长。当得知八路军是打日本鬼子的,年幼的王朴梦想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

王朴整天带着一帮儿童团员,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他还在抗日小学的墙上贴上了一张《抗日公约》:我们是抗日儿童团员,誓同日本帝国主义斗争到底,坚决做到:

①、不上鬼子学,不念鬼子书;

②、不吃鬼子糖,不上鬼子当;

③、不向鬼子说实话,不给鬼子带路;

④、不暴露八路军,不说出村干部。

为了对付鬼子“扫荡”,民兵大搞地雷战,王朴不仅学会了布雷,还学会了造雷。一次,他用自制的地雷炸死了一个汉奸,还协助民兵抓住了两个鬼子。

1943年春天,日军对唐河两岸进行大“扫荡”。野场村作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后勤供应处,成了日军的重点目标。

5月7日,因汉奸告密,日军突然包围了躲藏着200多名群众的后石沟,并在山坡上架起了机枪,威逼群众说出八路军的枪支、弹药、粮食与服装的隐藏地点。

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怒视敌人,始终没有人出声。恼羞成怒的敌人以对天鸣枪相威胁,惊慌的人群开始骚动;而年仅14岁的王朴却表现得非常镇定,他把周围的8个孩子拉得更近,低声鼓励大家,不要理睬敌人。

日军又用温和的腔调说:“谁说出八路军的粮食、弹药藏在哪里,就放了谁。”此时的王朴已无法压住满腔怒火,他痛骂汉奸,并高声对人们说:“大家要记住《抗日公约》,就是死也不能说。”

穷凶极恶的日军军官举起指挥刀狂喊:“统统给我杀掉。”三挺机枪同时向人群喷出罪恶的火舌,小王朴与母亲及128名群众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之下。这位年仅14岁的英雄少年,为抗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为纪念王朴,晋察冀边区政府授予他“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解放后,他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称号。

2、夏秋生

目前可以考证的上海境内年龄最小的抗日小英雄,当属夏秋生。地处松江区中山东路西司弄内的中山小学里,现在建有一座夏秋生的塑像。

年仅11岁的少年英烈,向人们讲述着他为民族解放英勇捐躯的可歌可泣事迹。

1938年腊月里的一天上午,夏秋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方塔,在塔墙上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八个大字,消息传开后,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惊慌。

当天下午,一队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包围了方塔附近的三公街,强逼居民交出写这条标语的人,但一无所获。

日本军官心生一计,把当地的少年儿童集中起来,哄骗威逼,希望从中找到线索,可是没有一个孩子吐露实情。于是,鬼子就强迫孩子们写字,终于通过比对笔迹的方法查出了是夏秋生所写。

一个汉奸为了邀功,恶狠狠地问:“方塔墙上的那条标语是谁让你写的?说出来,你就没事了。不说,倒霉的可就是你自己。”

然而,夏秋生始终横眉冷对。鬼子见问不出什么,就把夏秋生拖到会星桥上,对他说:“如果你再不讲出是谁指使你写的,就把你扔进河里,活活淹死!”

无论敌人怎么逼迫,夏秋生始终一言不发。鬼子兽性大发,将夏秋生一把抓起,猛地将他摔向河里。

姐姐拼着命从河里救起了夏秋生并把他藏在了家里,刚给他换好衣服,还没来得及扣上扣子,鬼子兵又冲进屋来,把小秋生拖出了家门。

残忍的日本兵把夏秋生押到方塔墙前,端着刺刀将他团团围住。可是,小英雄仍然是不吭一声,怒目而视。鬼子见威逼无效,就用刺刀活活将他刺死了。

3、张嘎

抗战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嘎子的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连长钟亮也被鬼子抓走了。

嘎子悲痛欲绝,他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地区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

后来,人小鬼大的嘎子乔装打扮成卖西瓜的小贩,用木头枪缴了胖墩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因而受到批评关了禁闭。

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

在敌人面前,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他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了钟亮。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嘎子,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手枪。嘎子高兴极了,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嘎子的家乡也解放了!

4、李爱民

李爱民是太行山区的一个抗日小英雄。

1942年春天,11岁的李爱民担任抗日儿童团团长。有一天,八路军的钟营长让他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去送一件“火急”信。李爱民二话没说,回家赶上心爱的小毛驴,带了草绳和镰刀,把信装进袜筒子里出发了。

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看就到敌人的封锁区了,他忽然发现前面不远的土堆上有个端着枪的人影在晃动。不好,鬼子的流动哨盯上他了。

怎么办?李爱民灵机一动,抓起一把稀牛粪,涂得满身都是,然后把小毛驴赶进了草坡里,弯下腰割起青草来。“八格亚路,举起手来!”冷不防,已绕到身后的鬼子一下子抓住了他的衣领。另一个日本军官直盯着李爱民的眼睛吼道:“大大的八路探子,抓起来!”

“我是来放驴割草的。你们看,那是我割的一堆草,那不是我的小黑驴吗?”李爱民机智地回应。

鬼子看他满身是粪,像个放牲口的穷孩子,一脚把他踢倒,又嘟囔了几句,调头而去。小爱民忍着剧痛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赶着小毛驴直奔小道,顺利完成了送信的任务。第二天深夜,鬼子在这里的临时据点被八路军14团战士和联防民兵收拾掉了。

可惜,这个抗日小英雄在1943年为保护乡亲落入敌手,倒在了鬼子的屠刀下。那年,他12岁。

5、马秀英

马秀英,1929年6月生。江苏淮安县石塘区南涧乡近采桥镇(今,淮安市朱桥镇洼圩村)人,出身于穷苦农民家庭。1945年10月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2月担任石塘区黄卢(南)村妇女会长。

1946年12月,一天下午,石塘圩子的五六个还乡团分子来抓马秀英和妇女会成员。此时,秀英和几个妇女会员正在黄卢村为联防队做军鞋。秀英接到村民报告,即分头转移。

她扮成回娘家的小媳妇向东南方走,在洼圩北门遇上黄兆云带领的“还乡团”。黄兆云一眼认出秀英,一群还乡团分子像疯狗似的窜上来,一拥而上扭住她的胳膊,把她押到周庄圩子里。

在周庄圩子里,黄兆云妄图从她的口中得知我地方党组织的秘密以及妇女会成员的名单,对她软硬兼施,逼问共产党组织和妇女会员名单。

秀英被肆意凌辱,严刑拷打:鞭子抽,杠子压,灌辣椒水,坐老虎凳…… 面对酷刑,秀英斩钉截铁地回答:“要人头有一颗,要名单办不到!”

最后,黄兆云把她押到仇夏庄残杀。马秀英牺牲时年仅17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小英雄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