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rocket),火箭有很多种,原始的火箭是用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起初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使用。现代的火箭是以热气流高速向后喷出,利用产生的反作用力向前运动的喷气推进装置。它自身携带燃烧剂与氧化剂,不依赖空气中的氧助燃,既可在大气中,又可在外层空间飞行。现代火箭可作为快速远距离运输工具,可以用来发射卫星和投送武器战斗部(弹头)。
1词语释义编辑
火箭 huǒjiàn
[Rocket] 由装有易燃混合物的壳体组成的装置,燃烧生成的气体向后排出,从而产生反作用力把它发射到空中。用于燃烧弹或者爆破弹,或者作为发射装置,以及用火箭把卫星带回来(如发射救生索或者捕鲸鱼叉)
举例:
连放火箭。——《广东军务记》
火箭频发。
炮火火箭纷纷打射。
2详细解释
古式火箭解释
1.古代用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诸葛亮
古式火箭
围 陈仓 , 曹真 遣将军 费曜 等拒之”裴松之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昭 (郝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梯,梯燃,梯上人皆烧死。”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知州 苗继宣 ,拍泥以涂藳,积备火箭射贼。”清顾炎武《汝州知州钱君行状》:“贼以火箭射城上,城上发礮应之。”[1]
现代火箭解释
2.现代火箭利用反冲力推进的飞行装置。用以发射人造卫星、人造行星、宇宙飞船等,也可装上弹头制成导弹。在一般用语中,火箭也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简称。
3火箭原理
发动机
当大多数人想到马达或发动机时,会认为它们与旋转有关。例如,汽车里的往复式汽油发动机会产生转动能量以驱动车轮。电动马达产生的转动能量则用来驱动风扇或转动磁盘。蒸汽发动机也用来完成同样的工作,蒸汽轮机和大多数燃气轮机也是如此。
火箭发动机则与之有着根本的区别。它是一种反作用力式发动机。火箭发动机是以一条著名的牛顿定律作为基本驱动原理的,该定律认为“每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火箭发动机向一个方向抛射物质,结果会获得另一个方向的反作用力。
开始时您可能很难理解“抛射物质,获得反作用力”这个概念,因为这好像和真实情况不大一样。火箭发动机似乎只会发出火焰和噪音,制造压力,而与“抛射物质”没什么关系。我们来看几个例子,以便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
如果您曾经使用过猎枪,特别是那种12铅径的大猎枪,那么您就知道它会产生巨大的“撞击力”。也就是说,当您开枪时,猎枪会狠狠地向后“撞击”您的肩膀。这种撞击力就是反作用力。猎枪将31.1克的金属以大约1120公里/小时的速度沿某个方向发射出去,同时您的肩膀会受到反作用力的撞击。如果您开枪时穿着轮滑鞋或站在滑雪板上,枪会起到类似于火箭发动机的作用,反作用力会使您向相反的方向滑动。
如果您见过粗大的消防水管喷水的场景,可能会注意到消防员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抓住它(有时您会看到有两名或三名消防员手持同一根消防水管)。水管发生的情况与火箭发动机类似。水管向一个方向喷水,消防员们则运用自身的力量和重量来克服反作用力。如果他们放开水管,那么水管会劲头十足地四处乱撞。如果消防员全都站在滑雪板上,水管将推动他们以极快的速度向后移动。
如果您吹起一个气球,然后放开它,那么它会满屋子乱飞,直到里面的空气漏光为止,这就是您制造的火箭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被抛射出去的是气球中的空气分子。与许多人的想法不同,空气分子其实是有质量的(请查看有关氦的页面,以便更好地了解空气质量的问题)。如果您让空气从气球的喷口中喷出来,气球的其余部分则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燃料
燃料是氮的氧化物有:CO,H2,C2H2,CH4,C2H4,CH3CH2OH,N2H4,高级硼硅烷(这都是火箭推进器的燃料)和2踢脚差不多的 点火和原理都一样。只是上面的那层不是火药,是火箭头(里面是卫星之类的东西)。航空煤油是无色透明的,闻上去和普通的煤油没什么区别,而且不易挥发。燃点大约在300C左右,别说用打火石了,就算用明火也是点不燃的。早在运载火箭发明前,人们使用油和汽作燃料,汽车、轮船和飞机就是靠这些燃料来行驶的。后来,科学家发明了靠化学能来产生动力的运载火箭。运载火箭是用煤油、酒精、偏二甲肼、液态氢等作为燃烧剂,而用硝酸、液态氮等提供的氧化剂帮助燃烧的,人们习惯上把燃烧剂和氧化剂通称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或推进剂。
推进剂
从物理形态上讲,火箭发动机使用的推进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液态物质,另一种是固态物质。燃烧剂和氧化剂都是呈液体形态的发动机则称为液体燃料发动机,或称为液体火箭发动机,两者都是呈固体状态,则称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或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态氢、固态氧,作为火箭动力。如果在两种燃料中,一种为固体,一种为液体,则称为固-液火箭发动机或直接称其物质名称的火箭发动机。如,氢氧火箭发动机。由于固态燃烧剂产生的能量比液体氧化剂发出的能量高,所以,研制的火箭发动机多是固-液火箭发动机,两种燃料相遇燃烧,形成高温高压气体,气体从喷口喷出,产生巨大推力而把运载火箭送上了太空。常用推进剂有:1、液氢(燃料)液氧(氧化剂),燃烧效率很高,多用于航天飞机及运载火箭末级,价格昂贵、不易储存。
2、肼-50(燃料)四氧化二氮(氧化剂),燃烧效率一般,多用于中型火箭,价格适中、较易储存。
3、RP-1高精炼煤油(燃料)液氧(氧化剂),燃烧效率一般,多用于火箭第一级,价格适中、不易储存。
4、肼(燃料)、四氧化二氮(氧化剂),燃烧效率一般,多用于卫星,容易自燃、价格相对便宜、腐蚀性极强。
4火箭与导弹
区别
早期的火箭武器,发射出去之后都不再进行控制。这种称为火箭弹的无控火箭武器,其命中目标的精度差,作战效率不高,发挥的威力有限。随着战争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武器的命中精度,于是一种在火箭上装上控制设备以控制其飞行的武器应运而生。这种武器我们称之为“导弹”。德国是最早研制导弹的国家。1931年5月,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奥伯特领导的宇宙航行协会试验成功了欧洲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到了1932年,德国军方在参观该协会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射试验之后,意识到火箭武器在未来战争中具有的巨大潜力,便开始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集中力量秘密研制火箭武器。采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
由于最早出现的一些导弹是用火箭来推进的,有人就把它称之为火箭,因此火箭与导弹这两个名词有时常常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在概念上是有差别的:
导弹是指依靠自身的动力装置推进,由控制系统控制其飞行并导向目标的一种武器。
而火箭则是一种依靠火箭发动机产生的反作用力推进的飞行器。
一枚导弹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战斗部,二是运载器。真正直接用来作战的是战斗部。有些导弹的战斗安排在导弹的最前端,称之为弹头。战斗部内装的可以是炸药,也可以是核武器、化学武器或其他装置。运载器则是用来把战斗部送向目标的一种可控制的飞行器,由结构系统、动力装置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运载器可以是有控的火箭,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飞行器。弹道式导弹都用有控火箭作运载器,而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巡航导弹,其运载器则是一种用空气喷气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或冲压喷气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类似无人驾驶飞机一类的的飞行器。[2]
运载火箭
用有控火箭作运载器,这种运载器亦称之为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不但可以用来运送战斗部,并使其击中目标构成导弹;而且可以用来运送各种类型的航天器,例如,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气站和空间探测器等,并使他们准确进入轨道。早期运送航天器的运载火箭就是从导弹运载派生出来的。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卫星号运载火箭,就是用苏联最早研制成功的P-7洲际战略导弹的运载器改制而成。我国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也是在我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战略导弹的运载器基础上改制而成。以后,随着航天器类型与数量的增多,航天发射范围的扩大,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开始独立发展并自成系列。我国的长征三号系列、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就是专为发射不同轨道的航天器而研制的专用运载火箭。
由于运载火箭可以在大气层外飞行,所以它已成为人类进行航天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运载火箭技术亦已成为一个国家航天技术的重要基础。当前,世界上航天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为研制高可靠、低成本、大推力、无污染、多用途以及可以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而不懈努力。[2]
5原始火箭
中国是古代火药火箭的故乡。由中国古代军事家最早运用火药创制的火箭,方法是将引火物附在弓箭头上,然后射到敌人身上引起焚烧的一种箭矢,或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使用。火箭这个词在
宋代火箭
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代就已出现。在公元228年的三国时期,魏国第一次在射出的箭上装上火把,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进攻陈仓(今陕西宝鸡东)时,魏国守将郝昭就用火箭焚烧了蜀军攻城的云梯,守住了陈仓。"火箭"一词自此出现。不过当时的火箭只是在箭头后部绑附浸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物,点燃后用弓弩射至敌方,达到纵火目的的兵器。
中国古代火箭有箭头、箭杆、箭羽和火药筒四大部分。火药筒外壳用竹筒或硬纸筒制作,里面填充火药,筒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筒侧小孔引出导火线。点火后,火药在筒中燃烧,产生大量气体,高速向后喷射,产生向前推力。其实这就是现代火箭的雏形。火药筒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推进系统。锋利的箭头具有穿透人体的杀伤力,相当于现代火箭的战斗部。尾端安装的箭羽在飞行中起稳定作用,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稳定系统。而箭杆相当于现代火箭的箭体结构。中国古代火箭外形图,首次记载于公元1621年茅元仪编著的《武备志》中。
火箭出现后,在中国被迅速地用于军事行动和民间娱乐中。10~13世纪,在宋、金、元的战争中,已应用了火枪、飞火炮、震天雷炮等火药武器。那时的飞火炮和现代的火焰喷射器相似,是一种原始的火箭武器。北宋后期,在民间盛行的烟火戏中,人们利用火药燃气的反作用力,制成了能够高飞和升空的“流星”(或称“起火”)、"爆竹"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从工作原理看,流星、爆竹已具有火箭的特点。
6现代火箭
地球引力,进入宇宙空间的运载工具。火箭的速度是由火箭发动机工作获得的。早在1903年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推导出单级火箭的理想速度公式:V=ω*Ln(Mo/Mk),被称
火箭发射
为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ω为发动机的喷气速度,ln为对数表达式,表示以自然对数e为底数的对数,Ln(Mo/Mk)就是表示为以e为底Mo/Mk的对数,Mo和Mk,分别是火箭的初始质量和发动机熄火(推进剂用完)时的质量。Mo/Mk被称为火箭的质量比。
由这个公式可知,火箭的速度与发动机的喷气速度成正比,同时随火箭的质量比增大而增大。即使使用性能最好液氢液氧推进剂,发动机的喷气速度也只能达到4.3~4.4公里/秒。因此,单级火箭不可能把物体送入太空轨道,必须采用多级火箭,以接力的方式将航天器送入太空轨道。
火箭用于运载航天器叫航天运载火箭,用于运载军用炸弹叫火箭武器(无控制)或导弹(有控制)。航天运载火箭一般由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结构系统组成,有的还加遥测、安全自毁和其他附加系统。
多级火箭各级之间的联接方式,有串联、并联和串并联几种。串联就是把几枚单级火箭串联在一条直线上;并联就是把一枚较大的单级火箭放在中间,叫芯级,在它的周围捆绑多枚较小的火箭,一般叫助推火箭或助推器,即助推级;串并联式多级火箭的芯级也是一枚多级火箭。
火箭结构
多级火箭各级之间、火箭和有效载荷及整流罩之间,通过连接一分离机构(常简称为分离机构)实现连接和分离。分离机构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和弹射装置(或小火箭)组成。平时,它们由爆炸螺栓或爆炸索连成一个整体;分离时,爆炸螺栓或爆炸索爆炸,使连接解锁,然后由弹射装置或小火箭将两部分分开,也有借助前面一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后的强大射流分开的。
火箭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火箭推进技术、总体设计技术、火箭结构技术、控制和制导技术、计划管理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控制技术、试验技术,对导弹来说还有弹头制导和控制、
工作原理
突防、再入防热、核加固和小型化等弹头技术。
发展历程
19世纪80年代,瑞典工程师拉瓦尔发明了拉瓦尔喷管,使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日臻完善。19世纪出现了几项重大技术进步:燃料容器的纸壳改为金属壳,延长了燃烧的持续时间;火药推进剂的配方标准化;制造出发射台;发现了自旋导向原理等等。19世纪末,火箭开始用于非军事目的,如用火箭携带救生索飞向海上遇难船只。19世纪末20世纪初,液体火箭技术开始兴起。
1903年,俄国的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提出了制造大型液体火箭的设想和设计原理。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R.
H.戈达德试飞了第一枚无控液体火箭。1944年,德国首次将有控的、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V—2导弹用于战争。弹道式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作动力装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和美国等相继研制出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在内的各种火箭武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火箭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中尤以各类可控火箭武器(导弹)和空间运载火箭发展最为迅速。从火箭弹到反坦克导弹、反飞机导弹和反舰导弹以及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各类战术导弹和战略导弹,均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程度,已成为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武器装
备。各类火箭武器正在继续向提高命中精度、抗干扰能力、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方向发展。此外,反导弹、反卫星等火箭武器也正在研制和发展之中,在地地弹道导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载火箭,已广泛用于发射卫星、载人飞船和其他航天器等。
最常见的火箭燃烧的是固体或液体的化学推进剂。推进剂燃烧产生热气,通过喷口向火箭后部喷出气流。火
火箭发动机
箭自带燃料和氧化剂,而其他各种喷气发动机仅须携带燃料,燃料燃烧所须的氧取自空气中。所以,火箭可以在地球大气层以外使用,而其他喷气发动机不能。火箭发射时产生巨大的推力使火箭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升入高空,随着燃料不断减少,火箭自身质量逐渐减小,在与地球距离增大的同时,质量和重力影响不断下降,火箭速度也因此越来越快。
20世纪70年代,美国研制出全新的火箭动力航天运载工具即航天飞机。它主要分3个部分:机身后部装有3台主发动机的轨道飞行器;装有液氢和液氧推进剂的外挂燃料箱(5分钟后脱落),保证主发动机工作;装有2台可分离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2分钟后脱落),它们与轨道飞行器主发动机同时启动,提供初始升空阶段的推力。1981年4月12日,人类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发射升空。“土星”5号火箭启程登月时,5台发动机每秒钟消耗近3吨煤油,它们产生的推力相当于32架波音747的起飞推力。无法确定火箭发明的确切时间。大部分专家认为中国人早在13世纪就研制出了实用的军用火箭。
20世纪80年代初,苏、美两国已经分别研制出六、七个系列的运载火箭。其中,美国载人登月的火箭,直径10米,长111米,起飞质量约293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27吨。苏联的“能源”号火箭,起飞质量约2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为100吨。中国的,采用了并联助推技术,不仅提高了运载能力,还为进一步发展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奠定基础。运载火箭正向着高可靠性、低成本、多用途和多次使用的方向发展。可多次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的航天飞机的问世就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体现。火箭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可提供更加完善的各类导弹和推动相关科学的发展,还将使开发空间资源、建立空间产业、空间基地及星际航行等成为可能。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火箭。1958年6月中国仿制成功前苏联的C-75型(SA-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仿制半固定式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这就是中国的第一枚导弹,中国以此为基础,创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导弹部队。1970年4月24日,用“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发射了‘东方红’人造卫星。1975年11月26日,用更大推力的“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了可回收的重型卫星。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地发射了新型火箭。1982年10月,潜艇水下发射火箭又获成功。1984年4月8日,用第三级装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地球同步试验通信卫星。1988年9月7日,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将气象卫星成功地送入太阳同步轨道。1992年8月14日,新研制的“长征”2号E捆绑式大推力运载火箭又将澳大利亚的奥赛特B1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些都表明火箭发源地的中国,在现代火箭技术领域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已稳步地进入国际发射服务市场。
在发展现代火箭技术方面,美国的物理学家R. H.戈达德和俄国的К.E.齐奥尔科夫斯基是开创者,德国的冯·布劳恩是第一枚实用火箭的发明者,中国的钱学森、和苏联的S.P.科罗廖夫、齐奥尔科夫斯基等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的照壁上第一句话就是: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
美欲打造未来核子火箭以巩固其空间技术地位。据美国宇航局的核工程师马克·豪斯介绍:“前往火星之旅需要核子火箭,尤其是载人的火星探索任务,因此这个项目的启动吸引了多项深空载人计划。”鉴于核子火箭具有强大的运载能力,比传统的化学能火箭更能胜任火星载人探索,这很明显是一个更具成本效益的选择。美国宇航局目前正在着手研究这种新型火箭技术,马克·豪斯正是负责领导核子火箭的研究人员,在硬件和承包商的预算上为300万美元。新型核子火箭发动机将使用纯净的氢气,在理想情况下,燃烧的温度可以达2800开尔文,大约为2526摄氏度,工作时可以迅速产生推力。研究团队在美国宇航局的马歇尔空间中心测试不同的燃烧组件,模拟火箭发动机的工作环境。科学家认为,核子火箭拥有较高的安全系数,可避免出现危险状态下的核反应,避免空间核事故的发生。[3]
为了能够在未来大规模的将人类送入太空,不可能依赖传统的火箭和飞船。未来的建筑将与火箭一体化,成为移动式建筑。通过建筑底部的推进器,人类随时都可以将建筑和大量的人类送入其它星球。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如果想大规模的在月球上建造筑是极其困难的方式,通过将建筑之间送入太空,减少了人力物力。
法规
国际法规定,发射载具的拥有者的国籍决定了那个国家必须为任何造成的损害负责。因此有些国家要求火箭制造者及发射者遵循特定法令去补偿及保护人员及财产可能受到的影响。
7基本分类编辑
火箭可按不同方法分类。按能源不同,分为化学火箭、核火箭、电火箭以及光子火箭等。化学火箭又分为液体推进剂火箭、固体推进剂火箭和固液混合推进剂火箭。按用途不同分为卫星运载火箭、布雷火箭、气象火箭、防雹火箭以及各类军用火箭等。按有无控制分为有控火箭和无控火箭。按级数分为单级火箭和多级火箭。按射程分为近程火箭、中程火箭和远程火箭等。火箭的分类方法虽然很多,但其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是基本相同的。
固态火箭跟液态火箭便是现今比较常用的火箭。此外,还有混合火箭---就是用固体的燃料而用液体的氧化剂。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今运载火箭大多包含了液态火箭跟固态火箭,也就是说,一个火箭可能第一节是固态的而第二节却是液态的。
火箭的基本组成部分有推进系统、箭体和有效载荷。有控火箭还装有制导系统。
火箭推进系统是火箭赖以飞行的动力源。其中火箭发动机按其工质,可分为化学火箭发动机、核火箭发动机、电火箭发动机和光子火箭发动机等。广泛使用的是化学火箭发动机,它是依靠推进剂在燃烧室内进行化学反
火箭构造
应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为推力的。推力与推进剂每秒消耗量之比称为比冲,它是发动机性能的主要指标,其高低与发动机设计、制造水平有关,但主要取决于所选用的推进剂的性能。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是根据其特点和用途选定的,其大小相差很大,小到微牛,如电火箭发动机;大到十几兆牛,如美国航天飞机的固体火箭助推器。
箭体用来安装和连接火箭各个系统,并容纳推进 剂。箭体除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气动力外形外,还要求在既定功能不变的前提下,质量越轻越好,体积越小越好。在起飞质量一定时,结构质量轻,则可获得较大的飞行速度或射程。
运载火箭的有效载荷有人造卫星、飞船或空间探测器等航天器。火箭武器的有效载荷就是战斗部(弹头)。
为成功地发射火箭,还必须有地面发射设备和发射设施。地面发射设备有大有小。小的可手提肩扛,如便携式防空火箭和反坦克火箭的发射筒(架);大的如卫星运载火箭,则需有固定的发射场和庞大的发射设施,以及飞行跟踪测控台站等。
模拟火箭
(1)取两个金属小筒(最好是冰箱的废干燥过滤器)对称水平地固定在横杆两端,在筒的尾部钻一小孔,筒的下部要能放置酒精棉球,如图所示。用医用注射器通过筒的小孔向内部注射适量酒精,点燃筒下面的酒精棉球,很快就可以看到从小孔中喷射出火焰,火箭模型就会飞速转动,而且发出“呼呼”的响声,十分生动形象。
(2)也可以取眼药水玻璃瓶,在瓶盖中心插入一段去掉珠子的圆珠笔芯管,要使瓶塞紧紧套在瓶口,然后将两玻璃瓶对称水平地固定在横杆的两端,瓶下面要能安放酒精棉球,用注射器向小瓶内注射三分之一容积的水。当点燃酒精棉球后,很快看到横杆两端玻璃瓶口喷出蒸气,转架快速旋转。同样说明了火箭原理。
运载火箭
指运载人造卫星或其他人造星体的火箭。这种火箭具有很高速度,有的运送人造星体以后本身也在星际间按照一定轨道运转。《文汇报》1984.4.19:“他那二十多年航天事业的生涯,实地指挥过多次运载火箭的发射,把好几颗卫星送上太空。”
宇宙火箭
可以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发射到其他星球或星系空间的火箭。
气象火箭
探测高层大气的物理特征(如气压、温度、湿度等)和现象的探空火箭。通常为小型无控制火箭,重10~100千克。探测高度30~100千米。
V2火箭
V2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米,重13吨,直径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弹头重1吨。V2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推力方向由耐高温石墨舵片操纵执行。V2在工程技术上实现了宇航先驱的技术设想,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航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火箭炮
发射火箭弹的火炮。有多轨式、框架式和多管式。可一次发射一发至数十发火箭弹。发射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机动性能好。但射弹散布较大,发射时火光明显,阵地易暴露。
火箭弹
靠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非制导弹药。主要用于杀伤、压制敌方有生力量,破坏工事及武器装备等。按对目标的毁伤作用分为杀伤、爆破、破甲、碎甲、燃烧等火箭弹;按飞行稳定方式分为尾翼式火箭弹和涡轮式火箭弹。火箭弹通常由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稳定装置3部分组成。战斗部包括引信、火箭弹壳体、炸药或其他装填物。火箭发动机包括点火系统、推进剂、燃烧室、喷管等。尾翼式火箭弹靠尾翼保持飞行稳定;涡轮式火箭弹靠从倾斜喷管喷出的燃气,使火箭弹绕弹轴高速旋转,产生陀螺效应,保持飞行稳定。火箭弹的发射装置,有火箭筒、火箭炮和火箭发射架等。由于火箭弹带有自推动力装置,其发射装置受力小,故可多管(轨)联装发射。单兵使用的火箭弹轻便、灵活,是有效的近程反坦克武器。
多级火箭
由两级或两级以上的火箭组合成的火箭。有串联、并联和串并混合三种组合方式。采用多级火箭能增加射程,提高有效载荷(弹头、卫星、宇宙飞船等)的最终速度。战略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通常采用多级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