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产业确实是高投入的产业,但是它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对人才的培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和民生是非常紧密。航天飞行器飞得越来越远,航天科技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现在,人们生活方方面面都和航天技术、和卫星应用息息相关,例如出门要看一下天气预报,中国的气象卫星在国际上也是很有分量的,对全球大气的观测、对气象预报是做了贡献的。人们想去旅游,想出行,现在导航卫星、定位卫星、对地观测卫星都在帮忙。
要了解天下大事,电视直播卫星、广播通信卫星都跟人们联系在一起。甚至偏远地区的远程医疗、远程教育,都在依靠卫星。高分专项发射两三颗卫星,25个省(区、市)就建立了高分数据与应用中心,那跟人们的衣食住行太相关了。现在网络上还报重金属污染土地,需要对土地利用、土壤分析,用得上遥感卫星,还有植被的覆盖、矿产的开发、精细的农业、粮食的估产,都会用到卫星。近期厄瓜多尔发生了地震灾害,中国立刻提供了厄瓜多尔地震前后的图像,支援抗震救灾。联合国在中国设立了空间信息减灾平台,所以关联性太大了。如果有三维高程的对比图像对水利、城建都很重要。如何把空间资源为精准扶贫服务,这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里的一项重要任务,还有五千多万人需要脱贫。卫星资源可以提供一个大数据,利用好这些数据,就能为人们方方面面服务。
谈及中国卫星应用效益,嫦娥工程公布的数据,给很多科学工作者研究月球、研究空间环境提供了数据平台。所以中国这些投入带来的效益很多是无形的,但是也有人说是1:10或者1比多少的带动力。卫星导航系统地面应用加强以后,一下子就注册了上百万的用户,因为交通运输需要,渔业生产需要。未来十年国家空间基础设施能够完成的话,将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后通信就是宽带的,固定的、移动的都更方便。
“另外,卫星还可以用于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很多部门特别关注、特别急切,现在我们还在安排卫星观测计划,有时候排不过来。我们还没有完全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管理的需要。现在是基本满足,但是还没有完全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