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化解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020-10-27 社会 62阅读

你好,由于传统的医疗纠纷化解机制存在不足,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多、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到底医疗纠纷化解面临的困境有哪些,下面为你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当前医疗纠纷化解面临的困境

(一)司法审判的困境

医疗行为高度专业,医患双方矛盾尖锐,医疗纠纷成因复杂,人民法院审理医疗纠纷案件面临“矛盾激、鉴定繁、裁判难”的现实困境。

“矛盾激”,是指医患双方的矛盾尖锐,冲突激烈。医疗纠纷成因错综复杂,而引发纠纷的往往都是患者身体健康遭受严重侵害甚至死亡的病例,发生争议后患者对抗情绪强烈。加之患者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普遍缺乏信任,协商、调解工作难以有效、及时展开,最终进入司法审判程序的医疗纠纷案件往往容易成为舆情关注的热点,极有可能引发涉诉信访,甚至是极端事件。

“鉴定繁”,医疗纠纷案件具有高度专业性特点,审判实践中,医疗行为是否有过错,医疗过失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以及医疗过失行为在损害后果中的参与度等问题,一般都有赖于专业鉴定机构根据相应诊疗规范作出判断。近四年来,杭州地区以判决方式结案的一审医疗纠纷案件中,经过医疗损害鉴定程序的案件占到91. 30%。医疗损害鉴定的困境突出表现在鉴定机构的选择上,一般社会鉴定机构因为临床医学鉴定人员的欠缺而难以得到医疗机构的认可,而医学会鉴定专家身份的特殊性又往往令患者普遍产生不信任感,鉴定专家怠于出庭作证接受质询,更使得患者一方对鉴定意见异议较多。

“裁判难”,首先是事实认定难。由于医疗行为的专业性和封闭性特点,记载病情及治疗进程的病历资料多由医疗机构制作和保管,患者往往对病历资料的真实性提出质疑,甚至在委托医疗损害鉴定前提出医方伪造、篡改病历资料的异议,这使得案件事实的认定难度很大。其次是审理周期长。医疗纠纷案件普遍存在鉴定程序,加之鉴定前病历资料的完善补充,鉴定后专业问题的函复解释,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出庭等等,使得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周期普遍较长。据统计,杭州地区近四年来判决结案的一审医疗纠纷案件平均审理周期达到279天(含鉴定时间),审理周期最长的一件案件长达24个月。最后是责任认定难。相较于普通的民事侵权行为,医疗损害涉及医疗行为正当性、合理性以及医务人员、医疗机构专业、技术条件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考证,突出患者人身权益与医疗技术发展间的合理平衡,审判专业性要求较高,裁判难度更大。

(二)综合性应对体系的欠缺

总体而言,杭州地区医疗纠纷化解资源相对丰富,各部门(机构)各司其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地区近四年来共发生医疗纠纷5000余起,其中通过行政调解的纠纷近百起,通过县(区)、市两级医调会调解的纠纷超过1000起,最后进入审判程序的纠纷500余起,另外三千余件医疗纠纷都由医疗机构与患者自行和解。面对当前医疗纠纷基数庞大,且逐年大幅递增的严峻形势,仅凭各组织(机构)现有的单向、封闭式的化解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且容易出现重复化解、浪费资源的现象,极易增添当事人对各部门化解工作的抵触情绪,一定程度上也会降低工作的成效。因此,当前亟需建立部门、机构之间的沟通协助机制和平台,将分散的纠纷化解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完善的医疗纠纷综合性应对体系,切实推进医疗纠纷的有序、高效处理。

网页链接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