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佛性的花除了莲花还有什么
优昙波罗,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昙花一现”的成语,即源出于此。曼陀罗花为四种天花(天雨曼陀罗花,摩柯曼陀罗花,曼珠沙花,摩柯曼殊花),花色近赤色,此花在印度向来被视为天界的花。莲花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佛教有宝伞、双鱼、宝瓶、莲花、白螺、如意、宝幢、金轮八种吉祥宝物,释迦牟尼把莲花放在最崇高的位置。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山玉兰在那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入口处或大院里,人们经常就会见到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树。它不仅给游人带来凉爽与清香,同是也给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绿叶丛中开出碗口大的乳白色花朵,九枚花被片平展,中间直立着园柱状的聚合果,恰似释迦牟尼佛端座在莲座上,这大概就是山玉兰成为佛门圣洁之树的由来吧。茉莉。由于它的纯洁、芬芳和美丽,在印度一直作为佛教的吉祥物。在阿旃陀壁画里,菩萨的宝冠上就有镂金的茉莉花。茉莉花随佛教很早传入我国,并受到了厚爱。宋朝王十朋的《茉莉》诗曰:“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瑞香。原产于庐山锦绣谷深林草莽中野生的一种异花,早在一千多年前即为僧人引种栽培。宋《清异录》记载:“庐山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磐石上,梦中闻花香酷烈,及觉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为花中祥瑞,遂名瑞香。”忍冬。是忍冬科的一种蔓性藤本,特产我国。由于忍冬具有越冬而不死,可比作人的灵魂不灭,轮回永生,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艺术上。这种以忍冬花的植物花纹作图案的佛教装饰,在东汉末期佛教传入我国后就开始出现,南北朝时最流行。石榴。随佛教一起从中亚西亚流传到我国。应用在装饰上的中国石榴图案就带着宗教的色彩。在佛教中,石榴图案是被神化的形象,它常与比作圣树的棕榈和圣花莲花结合在一起;石榴果被安排在莲花座上,两侧配以棕榈和莲花的枝叶。彼岸花在中国被叫做金灯、赤箭或者无义草。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卷十九:“金灯,一曰九形,花叶不相见,俗恶人家种之,一名无义草。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言若士人所食者,合呼为赤箭。”彼岸花也是《法华经》所说六瑞中雨华瑞,由天雨四种之华。《法华经·序品》曰:“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蔓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译者如其次第,译为白华、大白华、赤华、大赤华。光宅法华义疏二曰:“摩诃曼珠沙华者,译为大赤团华”。佛经里规定寺院里必须种五树六花:菩提树、大青树、贝叶棕、槟榔、糖棕;荷花、文殊兰、黄姜花、黄缅桂、缅栀子、地涌金莲(千瓣莲花)。仅莲花一项,就有很多名堂。梵文和巴利文佛典中的莲花实际上包括不同属的睡莲。汉译佛经中的“七宝莲花”中只有两种是莲花,即红莲和白莲,其余五种为睡莲。佛经按照花瓣数目的多寡,有“人华”(花瓣仅十余瓣的莲花)、“天华”(花瓣达数百瓣的莲花)和“菩萨华”(千瓣莲花,最受尊崇)之分。其中,“五种天华”为白、青、红、紫、黄五色莲花,以白、青两色为尊。芬陀利(千叶白莲)优钵罗(青莲花)钵特摩(红莲花),摩诃钵特摩(大红莲花,“摩诃”意为“大”)昙花的梵文全音译为“优昙钵罗”曼陀罗不是彼岸花,彼岸花指曼殊沙华,又译作曼殊颜华、曼珠沙华、如意华等,意为开在天界的红花,开在彼岸时间(春分前后三天称春彼岸,秋分前后叫秋彼岸)。曼陀罗和曼殊沙华是相对应的两种花。前者花开似喇叭,素白莹洁空心倒挂,后者花形似翻伞,浓烈如火。“云何曼陀罗华?白圆华,同如风茄花。云何曼殊沙华?赤团华。”(《妙法莲花经决疑》)一白一红,一个代表地狱,一个代表天堂。《法华经》提到的乱坠天花,指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和摩诃曼殊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