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

2020-07-24 社会 54阅读
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
作者:中国有机农业网 日期:2014-07-23 15:50:03.0
概 述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副食品。蔬菜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对维持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增进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增强,对蔬菜供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不仅周年都要有蔬菜供应,而且要求周年市场供应的蔬菜花色品种繁多,冬季能吃到夏季产的蔬菜,夏季能吃到冬季产的蔬菜。因此,充分应用先进的设施和重庆市的立体气候条件生产反季节蔬菜,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反季节蔬菜价格高、销路好,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反季节蔬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重庆市的茄果类蔬菜主要生产时间是5月-9月,而在每年10月以后至翌年4月之前市场供应的茄果类蔬菜,对于重庆市而言,就是反季节蔬菜。而这些蔬菜的产地,如海南、云南等,则并不是反季节蔬菜。 重庆市的反季节蔬菜栽培,严格地讲,是指的某种类蔬菜相对于主要生产季节的提前或延后栽培。 例如,在4月份供应海椒、苦瓜、黄瓜、水藤菜,在8-9月份供应四季豆、大白菜、茄子等等。重庆市实现反季节蔬菜栽培主要有二大途径。一是通过塑料大棚的应用,提高栽培环境的温度,实现春季蔬菜的提早栽培;二是夏秋季节用遮阳网膜覆盖或在较高海拔的低山区域冷凉的环境,实现大春蔬菜延后,秋冬蔬菜提前的栽培。
一、塑料大棚覆盖的反季节蔬菜生产
(一)塑料棚的种类
1、塑料棚按棚的高矮分为塑料小棚、中棚、大棚
(1)塑料小棚:塑料小棚按80-100厘米的间距插一拱架,棚高50-80厘米,
棚宽130厘米左右,用竹竿纵向连接形成拱棚,在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做成园拱形小棚。小棚结构简单,取材方便,建造容易,但因棚矮小,升温快,降温也快,棚内的温度,湿度不易调节,主要适用于春季育苗和瓜、茄、豆蔬菜及早春速生叶类菜的提早栽培。
(2)塑料中棚:与小棚相似,棚高约1.5米左右,棚宽4米左右,人能在棚内操作,分圆拱形和半圆拱形棚。适宜于育苗及栽培,其性能优于小棚。
(3)塑料大棚:塑料大棚长度随场地及使用面积而定,一般长20-30米,棚宽6-8米,棚架高2.2-2.8米,拱间距0.6-0.8米,拱肩高1.4-1.7米(含插入土40厘米)。塑料大棚棚体大,保温性能好,冬季可以在棚内增加保温或加温设施,人可以在棚内较方便的操作,温度、湿度的管理也比较方便,适用于蔬菜育苗、提早和延迟栽培。
(4)连栋大棚:连栋大棚长度随使用面积而定,一般长20-30米。每栋大棚棚宽6-8米(视不同建造材料和地形而定),棚肩高1.5-3米,3-10栋大棚连成一个整体。每栋棚的建造规格与塑料大棚相似,两栋棚间的拱肩相通,构成连栋的大棚。连栋大棚面积更大,在棚内生产操作更方便,温度、湿度更稳定 2、塑料棚按建造材料不同分 竹木结构棚,镀锌薄壁钢架棚,水泥架棚。
(1)竹木结构棚:以硬头黄,兰竹等竹子木杆作为原材料搭建的大棚。这种棚造价低,取材方便,适合于建造小棚、中棚,但是这种棚立柱多,采光受到影响,造成遮阴,影响作物生长,拱杆易变形造成顶膜积水等,一般竹木结构棚使用期为2-3年。
(2)镀锌薄壁钢架大棚:这种大棚是工厂生产的成套产品,以镀锌薄壁钢管为原材料,拱架多由单管对接而成半圆形,拱架之间有拉杆作纵向稳定作用,使用专制的压膜槽,压膜卡来固定薄膜,这种大棚结构合理,抗风力强,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然而第一次资金投入较高。
(3)水泥架棚:这种大棚采用浇铸弯曲的水泥拱架构成,每一个拱架有两块水泥预制件在棚中间对接而成。水泥架棚造价比钢架大棚低,使用寿命长,但一般周年固定在菜地,水泥大棚遮光比钢架大棚多,对蔬菜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中还有一种用水泥架做成棚肩,用竹子架成圆拱的混合型大棚,在实际生产中比较实用。
(二)大棚的建造
1、 大棚建造的场地及方位
(1)场地:大棚的投资较高,使用寿命长,建成后一般不进行搬迁。因此,要选好大棚的建设地址。
①地形选择:光照是塑料大棚获取热能的主要来源,因此,选择背风向阳、东西、南三方没有建筑物或树林、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同时,还应该避免风口,防止春季大风吹垮大棚。
②土壤的选择: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力强的地块。
③水源的选择:大棚内水份供应完成依靠人工补充,因此,选择水源方便,距水源近的地方。
④建棚朝向的选择:大棚建设的朝向应该是东西向、南北延长为好。
⑤位置的选择:为了避免粉尘,汽车驶过的含铝废气的污染,选择远离公路200米的位置建大棚。
(2)大棚的建造
①整地:在选定的土块上平整土地,画线,按拱间距定出棚杆位置,夯实棚杆位置周围的土壤,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大棚四周夯实后修建砖或混凝土基础。理好棚周围的排水沟。
②棚的跨度,高度和拱间距:大棚棚宽一般6-8米,棚高2.2-2.4米,棚肩高1-1.2米,棚杆间的距离0.8-1米。
③搭架 用钢管等材料制作的棚架生产厂家在制作时已经进行了防护处理,购买后可直接按要求建造。以竹材建造大、中棚,重庆地区采用硬头黄竹作材料较多,以直径5厘米左右、长度5米、3龄以上竹子较好。建造1公顷大棚约需18000-22500公斤竹竿。 制作时将黄竹头端留边柱1.4米(含插人地下的30-40厘米),在1.4米和1.5米处用锯在竹的内侧锯两个小口,然后在旺火上烤,待竹表发烫呈褐色时弯折成横架拱杆。将弯折的棚杆入土深度必须一致,并且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棚杆对应交接处用铁丝固定捆紧,使棚高距地面2.3-2.5米。棚的顶部和腰部设3排纵向拉杆,纵向拉杆捆在横向棚杆的下面。棚的中部和两侧设立支柱(如跨度不大,拱间距稍密一点,也可只设中部支柱或只设两侧支柱),与每排骨架捆紧,支撑棚架不下塌,使棚架坚固、扎实、不漏水,增强抗风能力。棚的两端各设一个棚门。竹结构大棚竹竿的接头处、铁丝捆扎处和转弯处必须用旧薄膜或旧布条包扎紧实,以防划破棚膜。
④棚膜的制作 塑料大棚采用透光率高、 膜厚度为0.08-0.12毫米的无色聚乙烯薄膜,一般每公顷用膜1800-2250公斤。也可采用无滴透明膜和PE防老化膜、转光膜覆盖。 大棚塑料薄膜的长度和宽度视建造的大棚长度和跨度而定。下料时薄膜长度为棚长+2×(棚高+埋入土的部分约0.5米)之和,
如果棚长30米、棚高2.3米、两端入土各0.5米,那么薄膜长应为30+2×(2.3+0.5)=35.6(米)。大棚塑料薄膜宽度应为从棚顶至大棚两端的土面加埋入土部分(两端共约1米)之和,如果是跨度6米、高2.3米、距度(宽)6米,薄膜下料5幅,每幅长36米,再将5幅粘接成一个整体,就形成了建造的该塑料大棚的覆盖薄膜。然后将粘接好的塑料薄膜在大棚架上,四周盖严,拱间距之间用尼龙绳和压薄膜,防止风吹移动。钢架大棚采用卡子固定棚膜。
(三)大棚生产的管理
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环境与外界明显不同,但其变化又随外界的变化而改变,大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日变化差异,大棚内的环境即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因此,必须根据作物生长发育对环境的要求,进行合理、灵活的调节和控制,即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又要避免病害的发生。
1、大棚内温度的管理: 棚内气温随外界气温变化而变化,一般的规律是:棚外气温愈高,棚内增温值愈大;棚外气温低,棚内增值小;棚内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露地晚2小时左右。晴天日温差较大,阴雨天日温差小;气温愈高,日温差愈大;气温愈低,日温差愈小。据测定,重庆市郊菜区塑料大棚内气温:3月份平均气温,白天为20-28℃,夜间11-15℃,日温差为9-13℃;4月份平均气温,白天为24-35℃,夜间13-18℃,日温差为11-17℃;5月份棚内最高气温可达40-50℃。塑料大棚早熟栽培的黄瓜、番茄、菜豆和速生叶菜等生长适温,以白天18-26℃,夜间13-18℃为宜;辣椒、茄子等以白天24-30℃,夜间18-20℃为宜。根据大棚温度变化规律和早熟栽培蔬菜品种适宜生长温度要求,加强棚内温度调节管理工作。秧苗定植后缓苗之前一般不通风,以提高棚内地温和气温。早春因光照弱,棚内增温效果较差,可采用大棚内再覆盖地膜加小拱棚措施,来提高增温保温效果,促进秧苗迅速返青成活和生长。随着季节的推移,气温逐渐升高,棚内温度也逐渐升高,当白天上午或中午气温达32℃以上时,敞开棚门或四周通风,棚内温度降到26℃左右时间闭通风口。
4-5月更应注意温度管理,当气温达35℃以上时,加大通风量,延长通风时间,或结合施肥浇水降低棚内温度,防止徒长和灼伤秧苗。6-8月气温高,持续时间长,一般应揭去大棚膜,或覆盖遮阳网膜遮阴降温,以利于果菜继续开花结果,增加产量。
2、大棚内湿度的管理 塑料薄膜不透气,棚内栽培由于土壤水分的蒸发和作物的蒸腾作用,使棚内空气湿度增长,若不通风,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可达90%以上,甚至达100%。其变化规律是:棚温升高,相对湿度降低;棚温降低,相对湿度升高;晴天、有风天相对湿度低,阴天、雨(雾)天相对湿度增高。棚内的绝对湿度(水汽量)随棚温升高而迅速上升,甚至成倍增加。一般春季8-9点钟之后,由于土壤水分大量蒸发和作物的蒸腾作用增大, 棚内水汽量迅速增加,至中午时水汽量为早晨的2-3倍;下午5-6点钟时, 由于通风和气温下降,棚内水汽量减少;夜间随着温度下降,棚内水汽量减少,但棚膜上凝结大量水珠(水滴)。一般大棚早熟栽培蔬菜, 适宜的相对湿度白天为50%-60%,夜间80%-90%。 如果棚内相对湿度过高,植株叶片的蒸腾作用就会受到抑制,土壤湿度和棚内的空气湿度增高,棚膜上凝结大量水珠,既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又使病菌繁殖,病害流行,危害严重。因此,调节棚内温、湿度,特别是夜间温、湿度,是防治病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应给予重视和加强。大棚蔬菜秧苗定植后至开花前,一般不施肥水,进行蹲苗。棚内管理要提高温度,降低湿度,促进根系生长;阴天、晴天中午适当通风排湿,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坚持经常刮去棚膜内侧的水珠或在棚内放置一些生石灰等吸潮物质,这样,既减少病害,又有利于果菜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速生叶菜棚内湿度可稍高一些。
3、大棚内光照的管理 塑料薄膜透光性良好,一般透光率达70%-80%,紫外光和红外光的透过率高于玻璃。但棚内的光照强度比棚外弱,据测定,春季大棚内的光照强度为露地的50%-80%,冬季最弱,棚内约为2000勒。冬季中午短时间可达3万勒, 阴雨天仅1000勒。因此,在春季大棚早熟栽培上,如何争取更多的光照尤为重要,光照是作物光合作用的基础条件,光照充足,早熟丰产就有保证。大棚内栽培应作畦,东西向栽培。春季随气温回升,植株开展度逐渐增大,应适当稀植,叶片尽量减少重叠,扩大受光面积。早春光照不足,要提高棚温增强光合作用。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温度的条件下,适当早揭膜,迟盖膜,充分利用中午前后多接受光照,延长受光时间,增加光照强度;注意保持棚膜清洁,减少灰尘污染,以增加透光度。若光照严重不足,也可采用人工补光等措施,争取早春及春季增大受光面积,延长受光时间,增加光合强度,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早开花,早结果,早上市。6-8月光照逐渐增强,对果菜类应揭膜、遮光,降低温度和光照强度,提高单产。
4、大棚内栽培的肥水管理:
塑料棚早熟栽培,因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需施用的肥料种类和浓度也不相同。果菜类定植后要控制肥水施用,蹲苗,促进迅速返青成活;开花前要控制施用氮肥,防止徒长,勤施清淡人畜粪水;坐果后重施追肥,促进多开花、多结果和果实迅速膨大成熟,早上市,防止早衰,提高单产。速生叶菜,返青成活后,应勤施肥水,促进叶菜生长发育,早上市。肥水施用时,与保温、通风和排湿相结合,视棚内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灵活掌握施用。
5、大棚内栽培的病虫害管理: 塑料大棚栽培,因棚内的温度较高,湿度大;很容易导致病害的发生,常见的有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霜霉病等等,在生产管理上必须要进行苗床土的消毒,调节好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低温高湿的条件出现,防止播种过密,幼苗徒长。出现病害,尽快药剂防治。
二、高海拔地区的反季节蔬菜生产
(一)反季节蔬菜生产区域的基本条件
重庆市地形多样,且立体性强,海拔高度一般在250-1000米之间,最低的176米,最高的2000余米,海拔级差达2000米左右,地貌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平坝四大基本类型。这种地形的多样形,立体性为蔬菜生产创造了较为有利的自然立体气候,特别是低山和中山地区可以利用温度的差异生产反季节蔬菜。
1、 海拔高度:反季节蔬菜生产的适宜海拔高度为800-1500米,这些区域具有夏季凉爽,冬季寒冷的特点,适宜于大春菜的延后栽培和秋冬菜的提早栽培。
2、 水源条件:蔬菜栽培比一般作物需要更多的水份,大部份蔬菜都不耐干旱。因此,反季节蔬菜生产区域必须有充足的,灌溉方便的水源。
3、土壤条件:一般来说,壤土、砂壤土与粘壤土都适合于蔬菜生产。大多数蔬菜以微酸性和中性的土壤中生长为宜, PH值在6.5-7.5范围内,有的山区土壤偏酸,也不适宜蔬菜生产。
(二)反季节栽培的几个技术原则 1.造择适宜的蔬菜种类: 山区一般距市场较远,运距长,适宜种植比较耐贮运的瓜类、茄果类、白菜类、根菜类等蔬菜种类,不适宜选择速生叶类菜做为山区的反季节蔬菜栽培种类。
2.选择适宜的品种: 根据山区的气候特点,一般选择早熟、抗热、耐病力强,商品性稳定和耐贮运的品种。
3.严格掌握适宜的播期:根据重庆夏秋的气候特点及各类蔬菜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严格掌握播种定植时期,将叶、茎、叶球、花球形成,开花结果(荚)及果实膨大期安排在适宜的生长发育期内,是反季节栽培获得成功的关键。
4.满足蔬菜的肥水需求: 山区反季节蔬菜生长时期气温较高,干旱严重,要及时满足蔬菜生长的肥水需要,让作物在适宜的肥水条件下生长,保证蔬菜产品的品质、提高蔬菜产品的商品性,才能保证其有较好的销路。
(七)芹菜
1、芹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芹菜属耐寒性蔬菜,要求较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生长不良。
芹菜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是15-20℃,生长的最佳温度组合是白天23℃、夜间18℃、地温23℃。芹菜根系浅、吸收能力弱,不耐干旱,对水份和养分的要求比较严格。芹菜吸收肥的能力较弱,对土壤肥料浓度要求较高,对肥料的需求以氮为主,也需要吸收少量的钾磷肥。
2、早秋芹菜栽培
(1)品种选择:宜选用较耐热,耐旱的品种,如玻璃脆实心青芹,青杆实心芹菜,文图拉西芹等。
(2)播种育苗
①播种期: 芹菜可以从三月上旬至9月上旬都可以播种育苗,9-10月上市的秋芹菜,适宜播期5-6月。
②播种育苗技术:芹菜种子细小,发芽慢,为达到出苗快、苗齐、苗全的目的,
播前7天-8天,须进行浸种催芽。方法是:将种子用清水浸24小时,使种子充分吸水,然后,将种子揉搓并淘洗数遍至水清为止,摊开晾干散去多余水分,夏季育苗用毛巾等包裹吊在水井里或放在阴凉的防空洞、水缸边均可,每天翻动一次种子,3天4天后,若有少数种子已发芽,可用清凉水将种子淘洗一次,稍晾一会,继续催芽,再过2天-3天,80%-90%的种子发芽时,即可播种。夏季午间温度太高,应在下午4时以后或选阴天播种,防止烈日灼伤幼芽。播种时,床土先浇底水,水渗后将已催芽的芹菜种拌细砂混匀后,播后覆细土0.5厘米-1厘米。
夏季播种覆土后,当日下午或次日上午,应用遮阳网遮阴。播种后若次日天气晴朗,
为防止高温伤芽,可浇一次水,以后若不下雨,应1天-2天浇一次水,以保持床面湿润为宜,直到苗出齐。从第1片真叶出现到长出4片-5片真叶为幼苗期,幼苗期结束即可移栽。当幼苗第一真叶展开后,可适当减少浇水次数,并撤除遮阴的覆盖物,为避免午前突然撤覆盖物,使秧苗见强烈日光而受灼伤,覆盖物最好于下午3时-4时撤下,必要时配合浇一次水,可免于受害。在1片-3片真叶时,天旱时还需注意及时浇水,第1片真叶展开后可行第1次间苗,苗距1厘米-2厘米;第2片-3片真叶期进行第2次间苗,苗距3厘米左右。幼苗3叶期后,浇水次数可再适当减少,保持床面湿润为宜。苗龄一般为45-60天,苗高10厘米左右定植。
(3)土壤选择:芹菜对土壤要求比较严格,宜选择在水源近,保水肥力强,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栽培。
(4)肥水管理:每667m2(亩)用TBS50公斤或者腐熟人畜粪3000公斤,其中60%作基肥,
40%作追肥,TBS肥料作追肥可兑施腐熟的水肥,为防止芹菜体内硝酸盐的积累,在采收期前30天左右,停止施肥,特别是氮肥,也不宜施用激素,以保证芹菜达到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5)栽培定植,定植前将基肥与土壤充分混匀,按1.3米-1.5米开厢,在厢面上横向挖浅定植沟,
沟与沟之间距离为20厘米-23厘米(行距),按株距14厘米-17厘米单株栽植,边定植,边淋清淡粪水定根,以利成活。
(6)田间管理:要合理覆盖遮阳网膜 以大、中、小极覆盖遮阳网膜为佳,
根据天气情况,可采用全覆盖或顶部覆盖,大棚周围下部可留1米左右不覆盖。生长期看天、看苗揭盖网膜。幼苗定植后处于缓苗期,以盖网膜为主,当新长出2片-3片后,适当揭网膜,控制徒长,阴雨天全部揭开,采收前半月不宜揭网膜暴晒,以防大量失水造成黄叶、落叶、降低产量和品质。
芹菜生长期若缺水、缺肥往往会造成空心,因此,追肥宜勤施淡粪水保持土壤湿润,生长期叶面可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2次-3次,
注意抗旱保苗,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7)病虫防治: 芹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主要虫害是蚜虫。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菜田轮作,用种子重量的0.3%的25%甲霜灵可湿粉拌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注意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发现中心病株后选用下列药剂防治:
50%溶菌灵可湿粉500-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粉500-700倍液;56%靠山可湿粉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粉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粉600倍液;58%雷多米尔可湿粉500-700倍液防治霜霉病,10%吡虫啉可湿粉667m2用10克,5%蚜虱净667m2用20毫升防治蚜虫。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