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一般的去心理咨询是怎样的。医生会做测试还是什么。还是问问题

2020-09-14 健康养生 126阅读
1.看是什么机构
当年我值班时候,听医生说医院是这样的:挂号20块钱,20分钟。内容:医生快速诊断病情,下药。医院嘛,医生都是有诊断权和处方权的。如果你想在医院咨询,60块60分钟,怎么样?这么便宜的价格是不是晃瞎了你的双眼?你要是去中日友好医院约李子勋这样的大牛人,这个价格基本要约到12年以后,要是这么干等着,你不是自杀了,就是自愈了。
那种呢?时间那么短,适合吃某药好使,吃完了再去开药的人,因为那种处方药只能有处方权的人才开得到。也适合要求诊断的情况,我觉得胡天翼那种不是正真意义上的心理咨询而是精神科的医学诊断。
就算是医生,也可能根据供职的机构而决定是否该诊断或开药方。比如我那位咨询师,他告诉我一定要分清楚counceling还是therapy。在学校是心理咨询兼教学机构,所以他从不给人诊断,也不会贴标签,更不会开药。当然了,来访者走了以后,如果我们问,他会跟我们说他的诊断,还说过治疗自杀最好的方法是电击!!很有效,但原理未明。
2. 看咨询方法
不同方法过程肯定不同。详见我介绍咨询师那部分。
说那个过于理论化了,我看着那么面熟呢,貌似咨询师考试教材原文摘录。但一般实践起来没这么分明。我说那个认知疗法的女咨询师A也不像
老师说的那么有条理,她甚至对我讲,千万不要教条了,一定要跟住来访者。你定好了咨询目标,但来访者下一刻变了,你就不要按计划走了。这也许就是很多人认为心咨询是门艺术的原因。
但是根据我的跟诊经验,不管什么方法流派,这些老师在最初阶段都有一个转化。通过你的描述明确你的诉求或目标,然后用他们的专业视角,看到诉求或目标背后的东西,转化成咨询师目标。比如来访者说自己很胖想通过心理治疗达到减肥效果,老师通过了解情况,把目标定为:改善她与妈妈的关系,以此提高自我接纳。哈哈哈,表面看八杆子打不着啊!!
3. 看咨询师的个性和对心理咨询的态度
介绍咨询师那部分说了一下不同咨询师的风格。咨询师不该为来访者做决定做选择,这是肯定的答案,道理很简单,如果你或你的家属不在手术单上签字,就算你死了医生都不会给你做手术。那么,很重要的其他几点,咨询师认为咨询是否该给建议?是否应该完全保持中立?是否该自我暴露即阐述自己或其他来访者的经历?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不同,说明咨询师对心理咨询所持有的价值观不同,咨询的过程也不同。
一类咨询师认为应该给来访者建议,像男咨询师A一样,好处是让来访者短期之内就认为咨询有用,也能快速建立信任,下次他还来。毕竟一次解决不了问题嘛(补充点大实话,总是个案脱落咨询师收入也不稳定)。四川有个格桑泽仁老师,也是这个风格(我是根据他做的几次心理节目和他的传说判断的),但是这要求咨询师处于相对权威的地位,你都没有发言权我为何听你的建议啊?对于咨询师气场要求很高,如果你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大学生,come on!观察好敌情再用这招啊,千万别用在
类型上,他会喷死你的!权威有时候是包装炒作营销出来的纸老虎,遇到胡天翼这种敢于挑战类型的,没点真本事很快就game over了!
很多中国大众认为咨询师本来就应该给建议,这是有文化基础的,按照中国传统思想,我把你当成权威对待,你就应该给我我需要的东西,或者说,一旦我信任你,那么我就把自己托付给你。个人认为咨询师必须给建议的同时,培养他自主思考的能力,要不啥时候是个头啊?咨询师总不能陪你一辈子吧!?个人收入吗?!想把个人收入建立在这样来访者的咨询师,无良之辈啊!如果来访者自主观念强或者需要在亲密关系中学习独立,那么他很可能不愿与这样的咨询师工作。如果来访者的问题本来就是与权威相处有困难,得!对于你俩来说都是个灾难,除非他爱花钱给你,你又爱花钱给你的督导师,你俩又都爱花时间大战三百回合!!好吧,你俩同时被治愈了,多么和谐的结果!
一类人认为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使来访者找到答案,注意,这时候咨询师就不是完全中立了,他会表现出自己的观点或立场了。比如前面说到的认知疗法,虽然不给建议,但是什么样的认知不适合持有,需要改变,你己经通过学习有了认识。比如,来访者认为,“天下没有一个好男人”。那么你的大脑此时就会根据它存储的认知疗法相关理论,告诉你这是“非黑即白”或“过度概括”的错误认知。如果你引导他改变这个观念,那么你所做的事就相当于给他建议——这样的认识是不适合人类滴!类似的疗法还有家庭系统排列,几个创始人己经在著作中告诉我们,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保持正确的序列,应该如何保持关系,家排师要做的是根据这些“原本应该”使用一定的方法,让来访者深刻的意识到问题所在以及相应的调整方法。
还有一类人认为应该不给予建议,也不给予指导,陪伴和共情足矣。相应的治疗方法有“以人为中心疗法”,“会心团体治疗”,众多新精神分析流派的某些流派。他是镜子,反映你的情绪情感情结,他是向导,陪你冒险。他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安全的环境,他有时需要充当一定的角色,这个角色是你生活中需要去经历之人,有时又需要与你合二为一,从你的角度体会你的一切。这对咨询师要求也很高,对个性和自我成长要求也很高。
问题在于,你第一次去咨询,你很迫切地问,“怎么办怎么办?告诉我该怎么办??”咨询师无耐的摊摊手:“我也不知道。”(我亲眼看到男咨询师C这样做)如果你是来访者,你什么感受,问题没解决还遇到一个跟你同样不知道的咨询师,下次你还去不去?如果你是咨询师,你什么感受,来访者会怎么看我?下次他还来不来?这得心理多强大的咨询师才说得出口的话啊!
2018年更新,后来我师父,暂且称之为男师S吧(说咨询师,治疗师,督导师,老师,艺术大师,虐待大师,受虐大师,破坏大师,温暖文艺老青年,都不准确,有人称其为治疗界死神,所以暂且用一个师字的称呼来代表我高山仰止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他对我们说过一句话特别适用于为这句话进行注解。
真正的治疗不是一个资源多权力多办法多的聪明人教会怎么处理怎么理解一件事,而是两个可怜的人,他们有着同样的痛,在那个地方他们相遇了,彼此点头,原来你也在这里。我谨记他引用他的师父像我们传递的心理治疗万用秘诀...
We are there where they are 。补充完毕。
最优秀的咨询师会根据来访者的个性、诉求、情绪状态、咨询的阶段和问题紧急程度,区别对待。一句话,无所住而生其心呐!这是最难也最值得修炼的境界!
首先澄清一点,心理咨询和精神科门诊是不同的两件事。虽然一些医院也设有心理咨询,但实际上更多的是精神科门诊。我不是很清楚精神门诊的规范标准,但如果其挂号费用和一般挂号没有太大区别就几块钱的话,那我想一定是很直接快速的,虽然这极不合理。
心理咨询最关键的原则就是保密,在正规的心理咨询中,除了特殊类型(比如夫妻或团体咨询),是严格只有咨询师和来访者两个人参与的。
心理咨询,选择合适的咨询师非常关键。在中国,首先得筛选靠谱的机构(如上所述医院未必是心理咨询),在中国这点就很难。我因为之前认识一些朋友,对行业还比较熟悉,所以选择了一个我觉得相对靠谱的机构。选择咨询师,先看价格(价格真的普遍很贵。。),然后就是看网站上的介绍,选择了一个我看着顺眼有安全感的咨询师(这点很重要,有初步的安全感和好感)。
但这只是选择的第一步,你还得真正接触过才能判断是否合适,所以得做好更换咨询师的准备。其实我第一次咨询感觉不好,但我觉得可以再试几次看看,才逐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感。这点很关键,2次3次觉得都无法信任,就果断换,不要觉得遇到一个不好的,就否定心理咨询本身。咨询这种事,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得看缘分。
一般情况下,第一次的咨询,包括前几次咨询,其实都是建立信任关系的过程,咨询师会想办法先安抚你的情绪,了解基本信息,加深对你的了解,一般不会太深入得问,因为安全感还未建立呢。我咨询的时候,第一次的时候,咨询师就想询问我很隐秘的事情,让我很不爽,我直接拒绝了。当时差点就想换个咨询师。
虽然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风格,但整体上,咨询师是不会倾向于给予直接的建议的。所以,如果遇到那些过分权威感不停告诉你该怎么做怎么做的咨询师,除非你就是喜欢被权威引导,否则也可以终止换人,这样的咨询师一般都过于自以为是。
咨询师做的事情,就是帮助你更深的认识你自己,并通过你和他之间的互动和及时的确认,来让你理解你的问题出在哪儿,你想要什么,你可以怎么做等等。所以,真实的关系非常重要,两个人都必须很真实才行,如果无法从“病人和医生”的职业关系中转化为更自然更真实的相处关系的话,那可以说,咨询师几乎无法真正帮助到你(这么说有些绝对,有些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是更注重保持权威和病人的关系)。这点很关键,我是大概第7次咨询之后,才慢慢开始变得更自然的。
咨询师的另一基本原则,就是不评判(judge),对于你的价值观,你的行为,你这个人本身,都应该是抱有理解和尊重(连咨询师都不能理解和接纳,又怎么指望来访者自己接纳?)。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和前提。对于那些评判你的价值观和行为,给你打标签的咨询师,也可以转身就走。可惜中国没有投诉渠道。
除了应急情况的处理(比如遇到某些极端情况从而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说白了,咨询师不给你直接的建议,而是引导你自己去一点点认识自我,并接纳自我,积极面对现实,这一定不是容易和快捷的事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