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与现代的丝绸之路

2020-05-16 综合 189阅读
丝绸之路是一系列变动不居的小路和无标识的足迹
“丝绸之路”这个名词是个晚近的发明。生活在这些商路上的人们并不使用这个词。他们把这条路称做撒马尔罕道有时称之为“南道”或者“北道”。到了1877年,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才造出“丝绸之路”这个词。此人是一位卓越的地理学家。他于1868年至1872年间在中国工作,调查煤矿和港口,并绘制了一套五卷本的地图集,在其中第一次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个名词。
丝绸之路这个名词逐渐被人们接受。斯文·赫定在1936年出版了一本讲述他在中亚探险的书,此书1938年被译成英文发表,题目就是《丝绸之路》。1948年,《泰晤士报》的“炉边家庭问答:常识测验”栏目曾经刊载这样的问题:“丝绸之路从哪到哪?”答案是:“从中国边境到欧洲的诸多道路。”这个名词作为对横跨欧亚大陆的陆路商贸和文化交流的指称已经基本固定下来了。
丝绸之路这个词甫一出现就被看做是一条商旅往来不断的笔直大道,但实际上从来就不是这样。一百多年来的考古发掘,从来没有发现过一条有明确标识的、横跨欧亚的铺就好的路。跟罗马的阿庇亚大道完全不同,丝绸之路是一系列变动不居的小路和无标识的足迹。因为并没有明显可见的路,旅人几乎总是需要向导引领,路上如果遇到障碍就会改变路线。
当汉朝(公元前202—公元220年)和唐朝(618—907年)在中亚驻军时更是如此。中央政府为了给士兵提供粮饷被服而大量投入。在唐朝,当中央政府铸造不出与其开销等价的铜钱时,丝绸便有了另一种重要的功能。当时政府承认三种通货:铜钱、谷物和丝绸。因为货币短缺经常发生,而谷物又容易腐烂,很多交易是用成匹的丝绸完成的。
很多西北地区的军饷是丝绸,因此丝绸在西域广泛流通。当士兵在当地市场购物时,贸易便兴盛起来。但当国内叛乱威胁到皇帝使他不得不把军队召回勤王时,贸易便急剧衰落。
即便是有中国驻军的时期, 也没有任何文献记载罗马帝国时代中国与罗马有所往来。与一般的看法相反,罗马人从未用金币直接购买过中国丝绸。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罗马金币是拜占庭的苏勒德斯金币(Solidus),同时发现的还有许多仿制品。这些金币来自六世纪的墓葬,此时距君士坦丁大帝(306—337年在位)迁都君士坦丁堡已经很久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