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九一八事变及事变后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我个人建议你别去看什么百度,那些东西都是带着官方色彩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前期的北伐战争爆发,使得当时身处北平的奉系张作霖感觉分外紧张,张作霖生怕被北伐军势所灭,所以想回到关外,而张作霖一旦回到关外将对日本在关外的利益形成巨大的冲击,日本在东北的扩张必然会遭到当时东北军的打击,日本那时关东军不过2万之数,所以他们于柳条湖炸死张作霖,这就是有名的柳条湖事件。而这也是九一八事变的预演。自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国家虽然名义上统一依然是军阀割据的状态,当时有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广西李宗仁,白崇禧,云南龙云,湖南唐生智,广东李济深,山东的韩复渠,东北张学良,川中六大军阀,蒋系中央的控制区域不过长江6省之地,而这六省之中江西还有一个赤,这个是蒋心中的一根刺,如若不然蒋也不会数次围剿,正是由于这些割据势力,中国始终对日是难有建树,后来唐生智和桂系数次反蒋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战火,一次次的削弱了中国的实力,可以说中国的国力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战火中消失的。好了话题回来,张作霖回东北不成反而导致身死魂消,张学良继承他老爹的位置,但是无论如何张学良根本配不上他老爹的能力和实力,在日本九一八的事变之前苏联曾经出兵侵略东北,东北军曾经因此而伤筋动骨,这场战争虽然因日本的干涉而不了了之,但是张学良是败了。东北军的虚弱让日本找到了机会,而且此时正是二二六政变之后的日本下层军官最嚣张的时期,可以说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下层军官独走的。这也是石原莞尔的一次赌博,败则被推到前台当替罪羊,但是很遗憾日本人是赌对了,正是张学良下达的不抵抗命令,这点我要纠正一点,不抵抗的命令是张学良所下,这个在张学良的回忆录中有记载,张学良自认不是日军对手,而又在前面和苏军的战斗中伤筋动骨,张学良因此起了保存实力的心思,而蒋这时候也愚蠢的寄希望于国际社会,所以导致了东北转瞬间的易手。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的势力从关外转移进关内,因为九一八之前的中原大战,蒋此时也不敢与日本发生正面冲突,蒋更为主要的心思是放在了国内势力的角逐中。在九一八事变之后,蒋地位再次受到冲击,反蒋势力再次迎来了高潮,许多人借着抗日的口号逼蒋下台,其中喊得最凶的是后来的大汉奸汪精卫,而蒋最难心的就是自己眼皮底下不断壮大的赤,在蒋的长江仅有的6省控制区内剜下一块肉来,如锥心之剑让蒋寝食难安,所以蒋发起了数次的围剿,最后逼得赤放弃了瑞金来了一场二万五千里的大逃亡,就算逼走的赤国内依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军阀割据状态,可以说蒋并没有说让中国彻底摆脱军阀割据的情况,直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爆发,才使得中国人意识到外敌真正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