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快速高效完成内部审计工作

2020-08-31 时事 88阅读
1、明确内审机构,重视内审工作
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单位的地位、职能,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有助于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单位领导重视审计部门并在制度上保障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时的审计资源得到保证,审计质量就高。
2、改善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内审工作是由审计人员来完成的,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与成效。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思想与业务素质教育培养,更新审计理念,树立审计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审计责任约束机制,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提高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的综合分析能力。还应注意后备补充,吸收新鲜血液,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建设一支精干、高效、战斗力强的审计队伍。
3、健全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
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有制度可依,照制度行事。制度的建设要系统化,满足管理的要求。内审机构要根据业务需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不断的补充、修改和完善,以满足业务发展需要。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行为,就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加强审计过程控制,规范内部审计的方法和程序
实施全过程的跟踪控制管理,对实施审计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质量控制,对提高内审质量至关重要。内审工作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复核,复核审前调查工作是否充分,审计方案是否符合要求,复核审计工作底稿,检查必要的审计程序是否执行,问题是否查清,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
5、进一步拓宽审计范围,改进审计手段
内部审计人员要注重在审计过程中拓展审计范围,为企业各个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推进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不仅要抓好事后审计,更重要的是要抓好事前控制,实施“参与式审计”,做好经营管理人员的参谋和助手。
6、找准薄弱环节,确保审计项目立项质量
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具体的审计项目时,应从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努力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应对企业所有经营、管理环节的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每项风险因素出现的概率和金额的重要性、企业管理水平和能力、内部控制的质量、上次审计的时间、复杂性等因素进行量化评估,从而科学确定各个环节的风险水平。对根据风险值高低对项目进行排序,并考虑组织的目标等因素后根据审计资源确定年度审计计划,从而实现为组织增加价值服务的目标。
7、提高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因此,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审计报告要立足全局,对查出的问题分析透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其次,审计报告反映的信息应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再次,撰写审计报告要严谨细致,要充分听取、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制度规定为准绳,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和处理。
8、重视审计结论的落实
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充分发挥审计作用的一个关键环节,内审人员要追踪审计结论的纠正及实施情况,要对被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性情况进行检查,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事后监督和事前防范的作用。
9、建立审计质量考核制度,对审计工作进行问责
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自身应建立一套审计项目质量考核办法或聘请外部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审计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审计人员晋级、奖金挂钩。对于审计人员玩忽职守,对重大违纪、违法事项不披露、不反映,或者未按规定严格履行审计工作程序而造成重大差错、重大遗漏的,应追究审计人员责任,从而促进审计人员增强责任心,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各个行业、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队伍是一支重要的审计力量,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广大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只有严格按照审计项目作业规范指导具体的工作,加强审计质量制度建设,提高法治意识,纠正目前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逐步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化、制度化,才能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审计成本,促进内部审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