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为什么要建立元朝?

2021-12-08 综合 184阅读

1260年四月,脱离鄂州战场的忽必烈,以燕京为国都(后改称大都)自立为汗。

大部分的蒙古王公都选择了支持他的弟弟阿里不哥。此时,阿里不哥掌控着漠北草原六十多个诸千户军队(六万多人)、浑都海在六盘山的四万骑兵、部分跟随蒙哥南征的军队,共计约十五万。

忽必烈掌控的蒙古军,一支是自己征宋时亲率的东路军约一万人,一支是从南宋接应北归的兀良合台军一万五千人。

两万对十五万,天时地利人和似乎都被阿里不哥占全了。

但是,忽必烈有着一个阿里不哥一直不屑于拥有,也无法拥有的力量,就是北地汉人的武装。

依靠着中原地带强大的经济实力,与不断的兵源补充,忽必烈击败了阿里不哥,也获得了部分蒙古王公的臣服。

忽必烈很清楚地认识到了一点:在蒙古王公眼里,他始终是个背叛者。他虽然称“汗”,但那是不成吉思汗所约定的忽里勒台推举出来的汗王。

他推行汉法,重用汉人,不愿把华北广阔的土地拿来牧马,这些都是正统的蒙古人所无法接受的。尤其无法接受的是,以燕京为国都,而将蒙古汗庭所在地和林废为宣慰司,这本身就是对以草原为中心的蒙古人的背叛。

因此,击败了阿里不哥,看似将整个蒙古帝国收纳囊中,但此起彼伏的反对声音从来就没停歇过。阿里不哥之后,西北又发生了昔里吉与海都的叛乱,甚至还组建了“塔剌思反忽必烈联盟”。此后,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利汗国纷纷自立,蒙古帝国就此崩塌。

到忽必烈统治后期,甚至连最忠于忽必烈的塔察儿后人乃颜,也在东北发动了叛乱。

忽必烈既然无法接照蒙古的传统来治理蒙古,蒙古帝国自然也不再属于他了。他只能另立炉灶。

依靠汉人,经营汉地。这是忽必烈自金莲川幕府时就确定的立国方向。

先期的他,在这一方面做的真是太好了。旗下谋士如云,包括金国遗老遗少,乡野智者,地方士族,纷纷投靠忽必烈。

不管是契丹、女真,或是蒙古人的统治,对于北地汉人来说,他们最看重的一点是,有没有按照儒家的道道来管理。天下大乱不是他们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让他们能接受的秩序,也需要一个接受他们的代言人。

有能耐的契丹都跑西北去了,女真人几乎被蒙古人杀光了,汉人一片散汉,中原再无其他可树立起来的旗帜。忽必烈正好填了这个空。

应该说,元朝建立的原因之一,是忽必烈与北方汉人相互依托与妥协的一个结果。

在忽必烈之前,蒙古的所有汗王都没有使用年号,他们用的是蒙古传统的生肖纪年。

1260年五月,在刘秉忠等汉臣的建议下,忽必烈建立了中统年号,意为“中华开统”,自称为“华夏中央王朝的正统”,表明其以承继中央王朝的正统自命,并致力于“天下一统”的目标。

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正式建国号为“大元”,采古礼、定朝仪、册皇后、立太子。此时,才算是元朝的正式建立。

忽必烈建立元朝,还有一个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征服宋国,进而统一天下。

“大元”取自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意思是准备做一番超越历朝历代的“大业”。这个词还出自儒家经典“至公”之论,由此可以名正言顺地并序于夏、商、周、秦、汉、隋、唐的大一统王朝之列。

执着于儒家文化的读书人,他们坚定地认为:如果你拥有了法统,那我就可以无所顾忌的献上我的忠诚。

当战场上一溃千里,守国似乎无望。南宋君臣就纷纷走上了投降的道路。对他们来说,如果向蒙古的“胡虏”投降,那是很难接受的。但向一个“元朝”投降,那是改朝换代的自然现象,祖宗后代都可以理解。

在忽必烈统治初期,元朝建立之前,南宋投降的将领只有一个刘整,这人本来就是金国投降到宋国的,降谁都正常。

元朝建立之后,加上军事上的溃败,在吕文焕投降之后,沿江一线宋将投降大半。包括兵部尚书吕师夔、鄂州都统程鹏飞、殿前指挥使范文虎、江西安抚使钱真孙等等,南宋的文臣武将几乎是望风而降。连忽必烈自己对这种现象都觉得难以理解。

待到元军兵逼临安时,连左丞相留梦炎都偷溜去投降了。

当然,最大的投降者还有南宋的掌权者谢太后,携着宋帝赵顯亲自降元。并诏令各城投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