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子女的早期教育?

2020-04-24 母婴育儿 111阅读
  现在很多人都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是成为常常挂在家长嘴边的口头禅。也是众多早教辅导机构极力渲染的一句话。然而早期教育真有那么重要么?这个其实不然,我们还需区别对待。我们赞同科学的与孩子年龄阶段相适应的早期教育。特别是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关键期,也就是说孩子的身心发展在某一个阶段都存在一个最好的发展期,在这个时间段,对孩子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收获很大的成效并能开发某一方面的潜力。
  然而如果认为早期教育应该越早越好,那就有点大错特错、拔苗助长了,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拔苗助长的故事。目前很多人还错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多读书、多识字、多学才艺,什么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等等。什么“莫让孩子今日努力的汗水变为明天遗憾的泪水”等类似的话语更是不绝于耳。
  这种过早的把孩子引入成人化的早教模式,其实有很大的缺陷。在教育学上,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的规律,强调的是不能“陵节而施”。也就是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可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或许有孩子在上幼儿园的家长,在去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都会问孩子,今天又学到了多少个字呀?然而对于孩子们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却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甚至不耐烦的回复孩子:别问些那些有的没的,过来把这个字认一遍。
  有人认为孩子的潜力无穷,如一口井,拼命往里面填东西。结果填到最后,井水干了,孩子的创造力也失去了,结局就是《伤仲永》里的泯然众人矣了。这也是每年我们有那么多青少年拿到奥数奖牌,然而每年的诺贝尔科学领域的奖项,我们本土的中国人却未能在这些领域获奖。
  
  前几年,国内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教师通常培养不出好的子女?最吊诡是,那些优秀的高级教师,桃李满天下,可自己的子女的成长状态却是一塌糊涂。现在如果我们在回过头来看“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就觉得很有启发意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