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的相关资料

2020-10-27 综合 57阅读
残疾认识模式和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
一、残疾认识模式
为残疾人提供什么服务?这与工作人员对残疾问题的认识有密切的联系。有三种认识残疾基本看法,它们是:
1、医疗模式。这种观点将残疾视为疾病,认为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可以解决病者的困难。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应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进展有基本认识,并在适当情况下协助残疾人取得合适的服务,这包括转介病人前往有关的医疗机构,及在病人有需要时帮助申请经济援助等。
2、个人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视为个人的不幸,而康复工作的重点就是致力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就是从旁协助,让伤病者渡过关口,接纳自己残缺不全的现实和重新适应环境。个人模式的缺陷在于,第一,它使个人位于被动的位置,把病人对残疾的反应必然化和固定化,忽视了具体的环境因素,倘若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接纳残疾并提供充分的保障,病人对残疾的反应便会缓和许多。第二,医疗和心理辅导在康复过程中固然很重要,但是毕竟凭此二者是难以完全解决问题的。
3、社会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诊治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康复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除了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外,还致力于消除限制残疾人的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协助残疾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达到自强和自主的境界。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
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在上述医疗模式和个人模式指导下运用具体的方法如心理辅导、个案工作、寻找资源、转介等开展服务外,更注重在社会模式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这些行动包括四个层面,它们之间构成一系列从微观到宏观的介入方法。具体而言,这些行动和方法是:
1、让残疾人充分运用其可以运用的资源和能力
工作员尽量从残疾人及其周围环境中去了解服务对象自己已有的能力和可资利用的资源,帮助残疾人改变态度或学习某些技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辅导,即工作员解释某些看法及教导残疾人,使其建立自我意志和发挥潜在能力去解决问题。
(2)支持,即帮助残疾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里可以运用的资源及其途径,然后,就着重残疾人的困难,工作员安排提供援助服务,如残疾人家务助理、残疾病人短期照顾,等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这期间,工作员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残疾人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去面对困难。
(3)保护,这是一种强化的支持,以防止残疾人受到伤害。保护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工作员应该就残疾人情况采取不同的禁制及安全措施去避免伤害出现,比如在迫不得己的时候送残疾人至院舍照顾,以及在一般情况下安排亲友、家务助理及健康护士护理和照顾病弱的残疾人等。
2、减低残疾人运用资源的环境阻力和矛盾
残疾人在求助过程中会因为周围的人事和环境的许多阻碍和误解而得不到足够支援,如残疾人的家庭成员对其应接受怎样的服务有不同意见、机构人员对残疾人情况并不了解,等等,工作员的介入就是要调解这些矛盾和澄清误会,使残疾人获得应有的支援和帮助。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调解,即工作员通过斡旋以消除或减少残疾人、家人及服务机构人员之间出现的不协调和冲突,促进各方的沟通和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有利援助。
(2)商议,根据残疾人的需要,为残疾人磋商及协调以便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
3、发堀并有效运用社区资源
在大多数情况下,残疾人需要的帮助较诸于社会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为多,因此,工作员要为残疾人发掘及调动更多的服务资源,以照顾残疾人的需要。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工作员采用的服务方法有:
(1)调动资源,具体的步骤是:a.协助残疾人辨认社区内一些潜在而有帮助的人际网络及服务资源,如家人、邻居、志愿服务人士等;b.鼓励及激发这些人际网络发挥作用;c.调动不同的可运用的资源和支援网络去帮助受助人,如针对独居而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工作员可以因应社区内可以调动的资源为受助人编织一个合适的支援系统,例如安排家务助理协助处理家居事务,调动义工人员定期探访和组织活动,联络邻居在受助人遭遇危机时提供照应等。
(2)创造新资源,工作员协助发展和设立一些新的互助或支持团体,以加强对残疾人的照顾和支援。这些团体可以有以下不同形式:
a.遭遇类似困难和问题的残疾人所组成的互助或支持团体,如残疾老人互助组、残疾妇女自强小组,等等;
b.一些照顾者的团体,比如残疾人支援小组、弱智人士家长组,等等;
c.服务性的义工团体;
d.倡导性团体,如残疾人权益促进会、残疾人关注组,等等。
(3)社区联络,即是要与社区内不同组织和人士建立和保持一个合作的网络和关系,从而为残疾人的问题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资源和人员环境,大致有二方面的联络和合作形式:
a.短期性针对某些残疾人,事件或问题解决的联络和合作;
b.长期和持续性的联络和工作关系的建立,如定期接触和会议,转介,合办残疾人服务计划等。
无论是那种联络和合作形式,工作员都要对社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了解的内容包括:
a.社区有些什么特色?社区结构、动力和资源情况怎样?
b.社区内有多少残疾人士?分布如何?
c.这些残疾人士在社区内怎样生活?有些什么困难?有哪些特殊需要?
d.社区对这些人的关心怎样?有否一些热心居民参与非正式照顾工作?是些什么人?
e.社区有些什么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他们对残疾人及其相关问题看法怎样?提供什么服务?
4、促进残疾人的权益
很多时候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和社会人士的忽视,残疾人的困难和需要未必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可以得到充分的解决,对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倡导,即为一些备受忽视的残疾人争取合理的照顾和利益,它包括工作员在机构及社区内为残疾人争取更佳的服务提供,及向社会建议合理的政策修订,以改善残疾人的困境。
(2)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社区人士通过明白和体会一些身处困境的残疾人士的苦况,以消除他们对残疾人存有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争取更多的社区人士对残疾人扶助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包括工作员直接解释和游说,举办社区教育的宣传活动去提升社区互助和容纳的气氛。为了更好地说明上述工作方法,本节提供一个香港某服务机构的服务实例作为借鉴。
社会工作实例——社区为本的康复工作
一、服务理念
以社区为本,希望康复工作通过弱能者本身、其家庭成员、邻里、社区领袖,以至整个社区的参与,达至社区整合,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照顾及支持。
二、服务对象
屯门良景村被作为计划的试验。该村是新落成的公共屋村,总人口约有52,000人。所住的居民多属恩恤徒置情况下安排入住。当中,单身老人、伤残人士、精神康复者和单亲家庭等占大多数。
由于工作队人手有限(一个受训社工、一个福利工作员及一位文职人员),故只能集中服务单身老人及伤残人士。除以上两类服务对象外,弱智人士也为本计划的服务对象。
三、计划的目标及工作焦点
期望通过有效的工作使以下几方面有正面的改善:
1、弱能者在行为及社会功能上的改变;
2、弱能人士家庭对生活满意程度;
3、弱能人士与邻里间的关系;
4、社区对弱能人士的接受程度。
配合以上目标,有以下几项工作重点:
a.个人训练:为弱能者提供简单的自我照顾技巧及康复技巧的训练,也协助其发展个人才能。
b.义工的培训及发展工作:通过不同形式招募一群有兴趣康复工作的人士,并为他们提供基本训练,使他们能为弱能者作定期探访或提供服务。而义工对象则可来自不同年龄及不同阶层。
c.建立及强化社区内非正式的网络:协助弱能人士建立社交网络,也协助其家庭成员建立互助网络。
d.策动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地区领袖、社区设施、事业人士、经济支援等等,期望通过不同资源的互相配合使弱能者的需要及困难得到满足及解决。
e.建立及强化社区权益倡议:协助弱能者提出他们的需要,并协助他们与地区政治团体周旋。
四、工作策略
1、第一阶段
工作队首先在区内自我宣传。故此,在服务尚未正式推行前,先成立了地区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区议员、区城市政局议员、社会福利署代表、特殊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学前训练中心主任、社团领袖等。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策略工作、提供意见、寻找经济上支援等。由于委员来自不同服务单位,故能从多方面收集意见。
指导委员会之下设有一个工作小组,小组成员除了几位受聘的工作队职员外,也有仁爱堂(协助机构)不同部门的代表。工作小组主要是发掘服务对象、策划工作策略和推行服务等。
工作小组成立后,服务也正式推行。工作队首先在区内招募了一群青年同仁于屋村内进行逐户的问卷调查,目的是发掘一些潜在的服务对象。在了解区内情况同时,也随便向居民宣传工作队的工作。除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找出服务对象外,工作队也得到房屋署的协助,提供了一些有关弱能住客的资料。
工作队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初步资料便进行家访,目的是更加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残障情况及需要,在此阶段,工作员通过分期的家访已与服务对象建立初步关系。
与此同时,工作队也开始于村内招募一些家庭主妇参加义工小组。最初,参加者的主要心态是消磨时间,其次是认为弱能人士及独居老较值得同情,加上服务对象也是区内居民,有些甚至是她们的邻居,故此也十分愿意为区内弱能人士提供服务。工作员为组员提供服务技巧的训练及给予一些有关康复知识。其后,组员开始随工作员上门进行家访以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及生活情况。组员也开始举办一些康乐活动,邀请受探访者参加,从而彼此建立初步关系。组员也为个别有需要的弱能人士及独居老人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上的困难,如购物、协助就诊、家居清洁等。
除了吸纳区内妇女加入义务工作行列外,工作队也通过区内宣传以求吸纳一些青年义工,其中主要的是主动与区内中学接触,最后工作队成功地招募了一批青年学生,参加者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对弱能人士的同情,认为他们是受社会忽略的一群,故愿意为他们提供服务。
工作队在发展青年义工小组的方向与发展妇女义工小组的方向有所不同。妇女义工小组成员多来自所服务的屋村内,她们对所属的屋村有归属感,故容易培养互助精神。而青年义工小组的成员则多来自村外,他们对所服务的屋村认识不深,加上处于不稳定时期,可能只会作短期的参与,故此,该小组的发展方向便集中于举办一些社区教育的工作,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使社区人士有更多的相互了解。
除了青年及妇女义工外,工作队也发掘一些有潜能的老人义工协助参与活动的策略及推行工作。发展老人义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服务对象中有不少独居老人,而老人与老人之间会有更多话题可以互相分享,而且更易于明白彼此的需要,因此,训练年长领袖对服务推行产生很大帮助。
专业人士的策略对地区康复计划的推行也相当重要,尤其是在伤残人士的康复过程中,专业意见便很重要。因此工作队也尝试邀请一些区内的医生、物理治疗师、牙医等协助举办一些康复活动,并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免费的专业指导及治疗。
综合而言,工作队推行服务的最初阶段主要集中于发掘服务对象及了解他们的需要,从而发展有效的人力资源为有需要人士提供适切的服务。
2、第二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策略是,协助服务对象建立社区支援网络;推行社区教育工作,使区内人士对弱能人士有更多了解;强化区内社区资源的联系。
在此阶段,服务对象已较以往主动寻求援助及愿意开放自己,因此,工作队开始协助他们组织及建立支援网络。对于弱能人士而言,社区支援网络可包括弱能者之邻居、友群、提供服务的志愿小组及团体等。由于工作队所服务的伤残人士以单身占多数,而且在所住范围内建立社区支援网络。
首先,工作队以座(一幢楼)的形式为伤残人士成立互助小组,故小组成员皆来自同一大厦。小组的目的一方面是协助组员扩大其生活及社交圈子,另一方面使籍此培养组员互助精神。而小组内并非所有组员皆为伤残人士,也有健康情况颇佳者。由于组员乃属同一大厦居民,接触机会较多,有急需时更易于互相帮助。而事实证明这种类型的小组很受服务对象欢迎,而且在小组中更能发掘一些有服务潜质的组员,有些更能主动地协助组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工作队除了协助伤残者彼此建立互助网络外,也协助他们在邻舍层面建立互助基础,所以便有“互助钟”计划的出现。目的是替村内一些伤残人士及独居老人安置一个求救钟,当事主在家中有危机或意外事情发生时,可即时通过互助钟发出之求救讯号通知其邻居,务使以最快时间得到援助。当然,在安装此设置之前先要使邻居对此装置的目的及意义有所了解,才能发挥其效用。而一般邻居均表示愿意在听到紧急求救钟响起时加以援手。由此可见此安排较能从邻舍层面协助伤残者建立互助网络。
要使社区人士对弱能人士有更大的了解及接受,社区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工作队在区内也以多种形式推行社区教育工作,例如康复资料展览、征文比赛、标语创作比赛、同乐等等。工作队也了解到单靠一些单元的康乐活动未必能够使参加者对弱能人士认识加深,故此,工作队也注重一些较为深化的教育性活动,意即活动会较有连贯性,不单只着重认知,更着重伤残人士与健康人士间共同参与。
要使社区人士对弱能人士有更多认识及了解,从而接受他们,视之为社区内正常的一份子,这是一个长远的教育工作。而接受教育的对象应是任何年龄的社区人士而非单单只是成年人。对弱能人士建立正确态度可以是自少培养的,因此工作队尝试与区内小学联络,邀请学校合作,鼓励小六同学参加一些伤残人士和健康人士的活动,通过资料介绍,实地探访及共同相处以了解弱能人士的情况。而参加者经过亲身接触后自然会有更深刻的印象,他们或许会将讯息传给他们的家人或朋友,这种放射方式能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起到教育的目的。
工作队在此阶段更主动地联络区内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并邀请他们合办一些为弱能人士而设的服务。最初这些机构均以合作的形式提供试验性的服务,例如青年中心的义工小组尝试为伤残人士举办户外活动,也有一些机构的义工小组为独居老人及伤残人士进行家居清洁的工作。这些服务及其成功的例子和良好的经验往往使这些机构更愿意日后继续为弱能人士提供服务。
3、第三阶段
计划的第三阶段可说使服务的巩固期及检讨期。在此时期,工作员开始训练服务性小组自行策划服务及如何按服务对象需要而制定小组的年度工作计划,并且训练小组自行独立运作。明显地,小组于此时已能完全掌握服务对象的特质和需要,且能够独自推行一些定期性的服务。
通过表扬计划褒奖一些出色的义工,使他们的互助精神提升至更高层次,从而也肯定了他们过去所作出的贡献。而服务对象及义工们除了在计划终结时分享感受外,也对整个计划的检讨工作提出具体意见。
五、困难
1、康复工作中往往涉及许多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这些专业知识也并非一个社会工作者能解答,尤以在订定伤残人士在康复方面的需要时,专业的医疗工作者的介入是最适切的,而其家庭成员、邻里、朋友,甚至义工们也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因此一队康复工作队是很需要加入一些医疗专业人士。
2、服务推行初期,由于工作员的流动性大,故工作队一直未能跟服务对象建立良好关系,加上试验计划受时间限制,所以工作员所面对的工作压力便很大。
3、由于此乃非政府津贴资助的计划,而赛马会的赞助费中也没有预计工作队有自己的办公室或中心,因此工作员只能借用其他服务单位的地方,这使服务对象很难与工作员联络或接触。有时候,因为场地未能作妥善安排,使一些服务需要搁置。
4、因为此计划需同时兼顾三类不同性质的服务对象,导致资源分散。
七、总结
社区为本复康计划可说是一种非设施为本的工作取向,而服务对象所需要的大部分资源也可以从社区上不同层面得到满足。可是社区能否为有需要的弱能人士提供照顾,则视为社区对弱能人士的接受性及所愿意承担责任的程度。因此,社区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社区对弱能人士的需要重视,他们才能获得资源分配,而弱能人士才能够得到平等的参与,个人潜质才得到最大发挥。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