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环球贸易广场的历史沿革

2023-05-31 综合 51阅读

发展权批出地铁有限公司把旗下九龙站的第五期两幢高层楼宇建筑面积计入第六期及第七期物业中(因此没有九龙站第五期之称),并在2000年9月6日把五、六、七期合并公开竞投,当中第七期为一幢摩天大楼(现时的环球贸易广场)。新鸿基地产成功投得有关物业的发展权,促成近年来最大的一个单一发展项目。整个项目包括发展住宅、酒店、服务式住宅、商场、写字楼及停车场,总楼面面积达504,350平方米(540万平方呎),投资额约200亿元。 工程顾问公司Ove Arup & Partners Hong Kong Limited的报告指出,由SOM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方案存在结构上的问题,建筑及维修成本过高,不合乎成本效益。于是,发展商新鸿基地产重新就大楼设计公开招标,并提出了两项大原则:一是建筑技术上可行,二是合乎成本效益。
最终的设计方案于2001年由Kohn Pedersen Fox Associates建筑事务所投得,高度被调低至水平基准480米(即实际高度474米)。其后,发展商新鸿基地产于2005年向城市规划委员会提出申请,将楼宇总高度由水平基准480米增加至水平基准490米(即实际高度484米),最终获批。修订后的高度仍能让它成为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但未能超越现时全球最高的台北101大楼(高508米)。
曾经一度有传言指环球贸易广场降低高度是政府修改法例所致,这实为谣传。根据城市规划委员会的分区大纲图,环球贸易广场的所在地至2007年7月仍未有对楼宇列出任何高度限制。因此,新鸿基地产于2005年向城市规划委员会提出申请,将大楼的总高度由水平基准480米增加至水平基准490米时,得以顺利获批。 2007年8月8日,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与新鸿基地产签订协议,承租环球贸易广场其中16层超过合共约35万平方呎的楼面,作为其位于香港的亚太区总部新址。估计今次的成交呎租约35元,涉及月租约1000万元。预计摩根士丹利将于兆饥2008年底迁入环球贸易广场,成为其最大租户之一。同日,新鸿基地产代理执行董事雷霆亦指出,除了摩根士丹利外,还有不少国际跨族或返国机构有兴趣承租环球贸易广场,并透露第一期的楼面已几乎全部承租。
2007年12月5日,瑞信(Credit Suisse)与新鸿基地产达成长期租赁协议,承租环球贸易广场87至97楼一共10层写字楼楼层,合共30万平方呎楼面,作为其香港区总部的新址。瑞信租用的属大楼内最高的写字楼楼层,当中88楼将打造成贵宾接待处。瑞信将于2011年完成所有部门的搬迁,成为环球贸易广场的第二大租户。
2008年4月10日,新鸿基地产公布,环球贸易广场吸引最近一系列来自不同行业的新租户进驻,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全新分行、中国海淀集团、EFG Bank、日资公司凸版印刷 TOPPAN(前名快捷财经/SNP Vite)及 Titan Resources 等著名企业。
2008年5月6日,德意志银行宣布租用环球贸易广场12层共42万方呎楼面,并预留6层楼面供日后扩充之用,最多可扩展至18层,已落实租用及可选择承租的总楼面面积共达62,000平方米(等同约630,000平方呎),平均呎租约60元。德意志银行计划由2010年第三季起分阶段搬迁至环球贸易广场新址,成为环球贸易广场的最大租户
2008年6月中,基座荷兰银行(ABN AMRO)全新分行正式开张,由圆方前往环球贸易广场通道有限度开放。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的办事处设在该大楼的15楼及16楼。
截至2009年8月,物业接近百分之百出租,已入伙租户包括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荷团缺兰银行、德意志银行、中国海淀集团、EFGBank、凸版印刷(前名快捷财经)及TitanResources。此外,欧资投资银行瑞信集团早前与新地达成长期租赁协议,把87至97楼一共10层写字楼承租,作为其香港区总部的新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