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四渡赤水的故事

2020-10-28 综合 196阅读

1935年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分三路西渡赤水河(即一渡赤水),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开进。

2月2日,其右纵队红一军团围攻叙永县城不克,撤出战斗,继续西进。7日,中共中央决定“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并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向扎西地区集中。

接着,进行了休整和整编。由于土城作战的严重伤亡,为了维持战斗力,部队缩小编制。

2月中旬,中革军委发现川军和滇军分由南北方向压来,留驻不利,决定回师东进,到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寻机歼敌。

18日,中央红军遂由太平渡、二郎滩开始东渡赤水河(即二渡赤水),重入贵州。24日,进占桐梓。26日攻占娄山关,击溃黔军两个团,并于27日击溃黔军六个团,再占遵义。

28日,击溃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歼其一部。遵义战役“计共俘人在二千以上,(缴)枪一千以上”,1935年3月2日,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遵义战役之后,国民党军改以堡垒主义和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实行南北夹击,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遵义、鸭溪地区。

3月4日,中央红军组成前敌司令部,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委。5日,中央红军以红九军团在桐梓、遵义地区吸引敌人向东,主力由遵义地区西进白腊坎、长干山准备突击国民党中央军薛岳兵团之周浑元纵队未果。

接着,中央红军主力进至西安寨、泮水地区,再次寻歼周浑元部未果。此时,中共中央和朱德、毛泽东进一步确定了“以消灭薛岳兵团及王家烈部队为主要作战目标”的战略方针,继续部署对敌作战。

就在此时,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向军委提出了进攻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黔军一个师的建议,首先得到了朱德的赞同,并在随后的军委会议上,与会绝大多数人不顾毛泽东的反对,一起表示支持,会议作出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决定。

然而,会后毛泽东通过周恩来又说服了大家。11日,军委遂以朱德的名义颁布命令“不进攻打鼓新场”。12日,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包括毛泽东、王稼祥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

15日,中革军委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发起对薛岳兵团主力周浑元纵队作战,集中主力向鲁班场、三元洞地区的敌三个师猛攻。

红军血战终日,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出战场,并于次日转兵西进,在茅台及其附近地区西渡赤水河(即三渡赤水),再一次进入川南。蒋介石急令川黔滇边部队向川南进击。

在此情况下,中革军委以红军一个团向古蔺前进,诱敌向西,而以主力突然折向东北,于21日晚分别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即四渡赤水),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右翼分路向南急进,26日进至遵义仁怀大道北侧干溪、马鬃岭地区,计划从长干山、枫香坝之间突破敌军封锁。

当日,中央红军主力向驻守该地的周浑元纵队发起攻击,虽经激战,仍未获进展。27日,中央红军改以九军团由马鬃岭地区向长干山方向佯攻,引国民党军北向,主力红军东向并于28日突破鸭溪至白腊坎间国民党军封锁线,南进至乌江北岸。

31日经江口、大塘、梯子岩等处南渡乌江。接着,中央红军以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则进至狗场、扎佐地域,前锋向贵阳逼进。至此,中央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合围圈,把蒋介石的“追剿”大军甩在乌江以北。

4月4日,红九军团在打鼓新场以东老木孔地域击溃黔军一部。6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于贵阳附近平场以南地区,全力伏击薛岳部两个师未果。

此后,中央红军趁滇军东调增援贵阳之机,乘虚进军云南,于27日进入昆明西北地区,接着转兵向北,5月9日渡过金沙江。

扩展资料:

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也是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范例。

四渡赤水的战略意义:

1、四渡赤水不仅是人民军队与强敌英勇抗争、斗智斗勇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它磨练和锻造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骨干。

2、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的一个伟大转折,是人类战胜强敌与艰难的伟大展示。

3、四渡赤水的胜利不仅是培养了红军指战员战略谋划和掌控战场布局的指挥艺术,而且丰富和发展了军事理论宝库。

战争不仅是敌对双方军事实力的较量,而且是两军最高统帅在军事指挥能力上的直接较量,其战略思维的优劣,将直接体现在对战争全局的控制上。四渡赤水战役就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战略谋划上一次较量。

中央红军血战湘江后,其兵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元气大伤、弹药奇缺,补给匮乏;而蒋介石全歼红军于湘江的企图落空后又集中40万重兵进行围堵,双方兵力悬殊。

蒋介石在实际指挥中,计较一战一役的得失,把主要力量集中于对红军尾随追击,这实际上是抓小放大的战术行为。

相反,毛泽东紧紧把握跳出包围圈北上抗日这个战略目标,不计一战一役胜败,因势利导,牵着国民党军队东奔西跑、疲于奔命,并在牵的过程中造成敌人的被动,寻机歼敌,跳出包围圈。

具体来说,一渡赤水河,迫使国民党军汇聚川南,造成黔北空虚;二渡赤水河,红军向黔北猛杀回马枪,突破桐梓、攻克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重大胜利,蒋介石被打疼了,又指挥部队向遵义蜂拥而来。

红军三渡赤水河,将国民党重兵再次引入川南;而红军又虚晃一枪,四度赤水河,并南下突破乌江,直逼贵阳。

这时,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吓得魂飞魄散,严令云南国民党军阀部队火速东进“救驾”。这一着,早在毛泽东的胜算掌握之中。

在此之前,毛泽东就说:“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当云南军阀部队昼夜兼程赶赴贵阳,红军却绕过贵阳,以秘密神速的动作向西直插云南。

云南军阀大惊失色,一面向蒋介石紧急求救,一面命令云南北部军队南下增援。这样,金沙江防线就空虚了。

中央红军直驱金沙江,从容渡江北上,将国民党军40万追兵全部甩在金沙江南岸。可以说,由于双方战略谋划水平的差异,演出了四渡赤水这一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