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

2020-06-08 综合 253阅读

为了摆脱蒋介石的围剿。

遵义会议召开后,国民党40万大军从四面八方涌来,把黔东北团团围住,企图将中央红军35000多人围歼于乌江西北地区。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了。

中革军委决定,部队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逐次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此时,川军后续部队4个旅迅速增援。

毛泽东等根据各路国民党军队正奔集而来进行围堵的新情况,判明原定的北渡长江计划已不能实现,遂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博古"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

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

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由毛泽东辅助周恩来指挥军事,后期改为由毛泽东负责指挥军事,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

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渡赤水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