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

2020-06-18 综合 620阅读

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不是同一本书。

《孙子兵法》,即《孙子》,又称作《武经》、《兵经》、《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期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

《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

其作者是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国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孙膑兵法》进一步发展了《吴子》的军事思想,是一部具有丰富的军事思想的著作。

作者是孙斌,孙膑是战国时期的人物,他是孙武的后人,出身于军事世家,他的著作就是《孙膑兵法》,著名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都是出自孙膑之手,是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战役。

扩展资料:

曾经人们认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都是孙武所著,直到1972年,失传了近两千年的《孙膑兵法》重见光明,一切的疑问才揭开了。

这部出土的《孙膑兵法》竹简共有222枚,内容包括擒庞滑、见威王、篡卒、月战等16篇,共计6000多字。《孙膑兵法》;

继承和发扬了《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并创造了围魏救赵、减灶迷敌、佯败诱敌。运动伏击等灵活多变、以少胜多的作战艺术。

第一篇“擒庞滑”讲的就是公元前345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滑率领大军攻打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就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岌岌可危。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解救赵国。

魏国的精兵强将都去攻打赵国了都城大梁防备空虚,孙膑率兵直捣魏国的都城,魏惠、王急忙命令大将庞滑回师自救,孙膑在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大破魏军,还俘获了魏国大将庞涓。这就是古代历史上着名的桂陵之战。

历史上,孙膑帮助齐威王打了许多胜仗,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但后来,由于将相不和,齐国出现了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孙膑感到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这种状况,最终谢绝了齐威王的封赏,隐居在今天的山东莒南县一带,潜心研究兵法,才得以编写出了这部着名的《孙膑兵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兵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