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性别差异是指不同性别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差异。这里主要阐述小学儿童性别的心理差异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探讨如何针对儿童的性别差异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措施。小学儿童性别的心理差异是多方面的,这里主要从注意、记忆和思维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儿童注意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小学儿童在注意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而言,女生注意的稳定性比男生强,男生比女生容易分散注意。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常常是男生,他们中有的讲话,有的玩文具或玩具,有的与周围同学发生冲突等。总之,男生一般比较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保持注意稳定的时间较短,这也是造成小学男生比女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之一。但男生在注意的转移上优于女生,这主要是由于男生的注意稳定性较女生差,在课堂教学中对原来注意的专注度比女生低,所以男生比女生注意的转移速度快。女生的注意兴趣多指向于人,而男生的注意兴趣多指向于物。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利用形象化的语言、有趣的事例、经常性的提问、表扬与批评等方法培养男生的注意稳定性,注意激发其学习的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培养其有意注意,以此克服男生注意容易分散的现象。同时教师应注意对每堂课进行充分的准备,对课的导入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儿童能迅速地将注意力从原来的学习内容或课间活动转移到新的学习活动上来。针对女生注意的兴趣很少指向物、不太喜欢摆弄物体的弱点,教师在教育中应培养女生兴趣指向的多方面性,并通过组织相应的活动培养其动手能力;针对男生不太注意人与人的关系的偏向,教师应多给男生与人交往,尤其是与教师(小学教师多为女性)和女同学交往的机会,从而使男生的注意兴趣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小学儿童言语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在言语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女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优势开始于小学四年级,特别是六年级女生的优势更大,这说明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出现了随年龄增长性别差异逐渐加大的趋势。在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上,在各年级都体现出了女生明显而稳定的优势。这与我们在小学教育教学所见到的女生语言表达能力常常强于男生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男生在复述课文、造句、回答问题等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中,常常有语塞、吃力、前言不搭后语、缺乏较高的修辞性等力不从心的表现。针对小学男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弱点,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对男生加强听、说、朗读等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拼写、语法、定标点、理解有难度的书面材料、领会复杂的逻辑关系、写作文等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便使小学男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培养和良好的发展。
(三)小学儿童思维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这里主要就小学儿童在思维方式存在的性别差异进行讨论。小学阶段男女生在思维方式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男生逻辑思维占优势,女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女生倾向于模仿,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与细节,但对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较差,而男生倾向于独立思考,分析与综合能力较强,处理问题比较重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联系,但对细节注意不够。这与我们在小学教学实际中所见也是一致的。在小学阶段,男女生在语文和数学学习方面的成绩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小学儿童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男女生思维方式尚未产生明显的差异,但在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差异就出现了,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综合性越来越强,灵活运用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模仿已显得很不够。因此,相当数量的女生由于习惯的思维方式的影响,适应不了学科新知识的要求,学习成绩逐渐落后于男生。这种情况说明,虽然小学儿童思维方式的性别差异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但学校教育却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女生应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综合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可通过小学数学课培养女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等);对男生则应重视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通过语文、外语等课程的教学训练男生有感情地朗读、进行富于形象性的想象等,以培养男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要重视他们在问题解决中不仅注意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且注意细节的训练,以便防止和减少在问题解决中产生由于粗心所造成的各种错误。
此外,小学儿童在非认知因素方面也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如男生比女生独立性更强、更自信、兴趣更广泛,但情绪稳定性比女生差,有更多的多动、攻击和违纪行为;而女生比男生的依赖性更强,更有可能寻求教师的认同,更遵守课堂纪律。因此,表扬对女生更有效,而批评对男生更有效。
总之,教师应正确认识小学儿童的性别差异,注意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扬长”和“补短”,尽量缩小因学校要求不当而人为地使性别差异随儿童的年龄增长和年级升高而进一步扩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