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

2020-05-07 财经 181阅读

我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2006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8408亿元,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产业增加值为8286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4%,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随着陆地资源逐步紧缺,人类活动进一步向海洋延伸,海洋经济地位加速提升。2006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比重为近年来的最高点10%;之后便在9.6%左右徘徊,海洋经济地位得到巩固。预计后期随着海洋开发力度的加大,其地位将会进一步提升。
据数据分析显示,2003-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到21.08%。海洋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比重有较大提升。2003-2004年,海洋第三产业占比超过40%,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平分秋色,2005年,海洋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加速,第一产业占比下降为16.75%;2006-2010年,海洋第一产业占比维持在5%-6%,第二、三产业占比则维持在47%以上。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为38439亿元,同比增长12.8%。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经济发展和资源需求的增长,政府适时调整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海洋经济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已经相继提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海洋经济产业将会有跨越式发展。 海洋经济产出快速增长。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一直保持在年均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水平。“九五”期间海洋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年均 15.7%。其中海洋渔业经济总量仍高居首位,占总产值的51%,年均增长18%;海洋油气业异军突起,年均增长达到32.3%,产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货物运输量持续稳定增加,占海洋经济总产值比重位居第二,为18%。另外,海洋旅游业因统计口径问题,仅是国际旅游收入项,已经超过600多亿元,占海洋经济总产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统计在内的国内滨海旅游收入至少还有约1000亿元。因此,滨海旅游业实际上已经位居第二,并正在展现其强劲的发展后劲。预计,滨海旅游业将迅速成长为我国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首。
尽管增速有所放缓,海洋经济依然保持相对较强劲的发展势头。据国家海洋局初步核算,2015年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27303亿元,同比增长6.94%。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8亿元,同比增长2.8%;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0亿元,同比增长5.3%;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4455亿元,同比增长8.8%。 海洋产业成为沿海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90年代兴起的海洋开发热潮,极大地推动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海洋开发已然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跨世纪的地区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在沿海地区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重要。从2000年情况看,海洋产业增加值3000多亿元,占沿海省区市GDP总量5.5万亿元的 6.88%。海洋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增加值总量)排列依次为广东、山东、福建、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天津、海南、广西、河北。最高的广东省海洋产业增加值超过750亿元。
海洋经济发展处于成长阶段。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算得上是海洋大国,但还远不是海洋经济强国。我国海岸线总长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积与陆域面积之比小于0.3,低于世界沿海国家的平均水平 0.96;海岸系数(单位陆地面积平均拥有的海岸线)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国海洋资源绝对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线长度、大陆架面积、200海里水域面积、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资源绝对量在世界范围内排位较前,是优势资源,但是,海洋资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国的海洋产业正处于成长期,产业结构正从传统海洋产业为主向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崛起与传统海洋产业改造相结合的状态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