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022-03-13 教育 86阅读
因此,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使用,都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从过去的“教师为中心”转向现在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体育课程改革以来的一个重要变化,并且受到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了解他们的兴趣、特点、差别及需要,以及从尊重主体的需要出发来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这样的教学可以真正地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学习与锻炼意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理念要求在了解、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人文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从“让我学”、“让我练”转变成“我要学”、“我要练”,这正是人文教育思想贯彻的具体表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落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教育思想下的教学进程主要是“目标—策略—评价,”而现代教育则更加重视学习主体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活动、探索和反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同步。通过主体实践活动,学生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对人对己负责,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导教合一”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和学习行为为基础来建构的教学过程,使内隐的认识、思维过程和外显的教学行为和谐统一。使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再实践,逐步深入。相对稳定的结构步骤避免了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学生的学习向着自主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也充分考虑到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学习的结合,使学生既能在教师指导下获取新的知识,又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个性特长,发挥创造性。(二)强化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学生的主体性在这种群体交往中得到展现和发展。具体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平等参与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遇和氛围,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体自我意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由于小组学习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这就促使小组成员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培养自己的贡献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应成为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三)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发展情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心向,使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为活动状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来自外部的表扬、奖励为主的动机强度逐步减弱,而与认知兴趣有关的内部动机逐步占主导地位。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促使他们进一步学习,这种动机才是最稳定、最持久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这种动机和学习的互惠关系。本次实验研究中“导教合一”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一开始就体验到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成就感。这种教学模式十分强调小组合作活动,同伴间的交际互动强化了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四)重视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运用,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基础,学生学习策略与学科相关,要反映体育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师要发展学生一般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等,将他们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这是一种发展性学力。本次实验中,“导教合一”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都渗透着这些学习策略的运用,其效果已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显现出来。(五)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教科书辅助学习比如针对运动技能中那些比较容易掌握的简单的武术动作、简单的健美操动作、田径的起跑和传接棒等,这些内容只需要教师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练习,学生就能基本掌握。而对那些时空关系比较复杂的动作技能,如背越式跳高、难度较大的器械体操以及球类运动的战术组合等动作,学生往往有了示范也难以看清、看懂。这些就需要教科书的辅助教学。对于体能练习我认为在课堂上是必须要有的一个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避免枯燥和乏味的练习,当让也必须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实在不能完成的学生要及时适度降低要求或改为其他方法,体能练习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加强力量与耐力,全面提升身体素质改变新陈代谢,燃烧卡路里,解决体重问题促进发育成长,抵抗衰老等,所谓:“静以修身,动以修心”。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因为体育锻炼很多都是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交替,对身体来说是一个“痛苦”的时候(打个比方:跑长跑时)。“痛苦”多了,久而久之,人的抗“痛苦”能力就提高了,人的意志也变坚强了。再者,体能训练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反映,这会使人在面对外界更有自信。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