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在占领中国东北后,又占领了华北地区。面对日本人的步步紧逼,当时的中国政府很是吃不消,日本人也觉得这样打下去,中国政府很快会出来求停火,就像之前兵不血刃占领东北一样,然后获得华北整个地区。这时候的日本还没有想到立马的向中国其他地方扩张,那么蒋介石政府就充分考虑到当时的形式,他觉得日本想用蚕食的方式一点点吞并中国,一步步来,先占东三省,再占华北,接着再往南,慢慢一步一步吞并中国。这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当时日本已经占领华北,接下来将会策划进攻华南。国民党高层预测了日军下一步计划,等日军积蓄力量后,会沿着平汉铁路和津浦铁路往南攻,最要命的是如果日军占领了武汉,就等于切断了当时国民政府的后路,因为当时的首都在南京,如果武汉沦陷,蒋介石当局就没有退到腹地的路了,而且日军可以沿长江,直接进攻南京。这时的国民党军队也会被压缩到东南这一片,如果日军真要这么打的话,那么中国可能就会迅速的亡国了。
所以国民党当局,觉得不能再等日本在华北站稳脚跟,积蓄了力量。决定就在上海这地方开辟一个战场,跟南下的日本人来一次决战。这一场战争输赢都会对当时中国形式有力,即使输了,国民党也可以抓紧时间往后方撤退,撤往四川重庆这些地方。这样也可以起到引导日本的进攻方向的作用,由原来往南的攻势,转变成往西进攻。另外,蒋介石还指望着这场战争能够拖延时间,寄希望在当时的九国公约上,希望当时的国联能出面调停,美国能出面。实事上根本指不上当时国际社会出面调停,当时“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国民政府都是抱着幻想,希望美英法等国能出面,结果什么也没等来,大面积国土被占领。蒋介石有个小算盘,他觉得之前两次事变,欧美强国都没出面,那是因为东北华北都没有他们在华利益,而上海这样一座东方大都市,十里洋场,西方人在这里经营了不少年,他们在这里有很多的经济利益。所以蒋介石抓住了这一点,希望在上海这样的国际都会开辟战场,能引起国际势力的广泛关注,借此将国际势力卷入这场抗日战争,来支持中国打击日本。
在1936年的时候,蒋介石就已经做好了战略部署,向这一地区增派了大量部队。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这一准备迫在眉睫,淞沪会战前,这里已经集结了当时中国60%的精锐部队。当时都归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统领,张治中向蒋介石建议,让士兵替代原先守在战略要地的宪兵队。张治中派部队,掌控住了虹桥机场以及附近。
虹桥机场后来成了这场战争的导火索,在1937年8月9号下午5点左右,当时日本有一个中尉叫大山勇夫和一个一等兵叫斋藤。两人开车,冲撞虹桥机场的中国守军,还拿出枪威胁中国守军,当时的中国军人冲了出来,非要开枪打死他俩。他俩见事不妙开车要跑,中国军人就鸣枪示警,附近的中国守军知道了,也参与围堵,结果这俩人开车撞到了东西,车坏了,下车跑,经过中国军队的后勤营地。里面的后勤兵,听到外面嚷嚷,就站墙头往外看,看到两个日本兵跑过,这个炊事兵连忙拿出一颗手榴弹,追着这两个日本兵扔了过去,当场炸死那个中尉,斋藤受伤逃跑,没跑多远就被中国军人开枪打死。
当时上海附近的日军只有两千多人,而秘密进驻的中国军队已打数十万,然而这时候蒋介石没有主动进攻,他还在希望国际社会出面。这给了日本充足的时间,调集增援部队,在上海附近设好工事。等到8月13号双方矛盾升级,全面开火的时候,这时的日军已不是前段时间的那支2000多人的小部队了。后来蒋介石对国际社会失去了信心,决心与日军一战,蒋介石下命令“利用手中的优势,先发制人,赶敌人下海。”这种先发制人的策略赫然奏效。8月17日凌晨,中国军队实施了铁拳计划,对驻扎在上海的日军发动进攻,寻找日军薄弱环节,集中火炮猛攻。组织突击队往纵深穿插,与此同时中国海军快艇大队为了配合地面部队的突击,袭击了黄浦江上的日本军舰,炸毁日军驳船。21日36师与87师与日军在兆丰路汇山码头展开血战。此地段均为高楼房屋,日本组织交叉火力,派出装甲车掩护前进,于中国军队展开巷战。36师采用坦克协同作战,接连摧毁日军多个阵地,下午5时肃清了码头上的日军。残敌撤出上海,跑到黄浦江上的日军军舰上。
后来,日军从新组织力量进攻上海,虽然之前中国军队取得胜利,那是因为中国军队对日军早有防范,提前部署,而且集中了全国的精锐。而这时,中国军队的部署已经呈现出了,加上之前的武器装备的大量消耗,这时的中国军队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日军集中数千架战机,数十艘军舰。此时装备上的悬殊显现出来,等到日军松井石根的部队开始登陆上海,这个时候国民党的败势已经不可挽回了。
1937年10月26日日军攻破大场,中国军队退守二线。国民党一支几百人的部队,被命令到苏州河北岸驻守,掩护大部队撤退,这支部队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八百壮士。随着国名党军队彻底撤出上海,淞沪会战结束。这场会战中,蒋介石共调集78个师共75万人,最后阵亡30万人,可谓伤亡惨重。日本军队出动了28万人,死了5万人。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并没有扭转淞沪会战的颓势,最终以中方的惨败而告终。
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但是这一场仗也是有着极高的战略意义。在上海打了一仗,使中国战场上的日军从华北转移到了华东,牵制了华北日军的兵力,同时也拉长日军的战线。日本外相曾向世界宣称,以日本的军事实力,能用三个月时间灭亡中国。所以这一仗,也狠狠的打脸了日本,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其实从日军再次发动进攻后,国民党高层也已经看到了结局,根本打不赢日本军队。但是蒋介石依然下令军队,死守,当战事进行到三个月后,蒋介石才下令全线撤出上海。就是为了告诉日本人别嚣张,你看你打一个上海就用了三个多月,想三个月灭亡中国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中国这么大,你耗不起。所以这场仗,必须得打,即使打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