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谁能帮我在中国知网上下载《留守儿童情绪情感问题研究》这篇论文。PDF格式。发到felix_hu_x@126.com

2020-10-28 社会 68阅读
留守儿童情绪情感问题研究
时间: 2010-12-16 来源:论文在线
--------------------------------------------------------------------------------

摘要:留守儿童已经上升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从情绪情感方面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寻留守儿童不良情绪情感的应对方法,比如加强家庭教育、加强监护人的责任感、改善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呼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爱等,对解决这一社会性问题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留守儿童;情绪;情感;培养
前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却远离父母,或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看管,或寄宿在亲友家中,这些孩子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在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只能用不成熟的心智去承担所有问题,很容易形成各种心理问题,也容易沾染不良习气而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的关怀和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留守儿童情绪情感相关理论
(一)学习理论
儿童的情绪可以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或应答性条件反射)获得。儿童对情绪的识别大部分来自父母对情绪行为的标志。随着儿童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会有所增强。通过小说主人公和影视角色的内心展示,他们可以学到更多标志复杂情绪的词,从而促进了他们识别他人情绪能力的发展,丰富了他们情绪表达的能力。此外,观察和模仿还是有助于儿童学会如何处理紧张,心理学家常利用这种反复来帮助儿童克服紧张[1]。
(二)知觉再认理论
知觉再认理论把儿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机体,并试图用已经形成的结构工具来影响输入的刺激。儿童在知觉外部事件时,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个心理映像,这个内部的心理映像称为图式。生活中婴儿见到自己熟悉的人就感到愉快,而见到陌生人就感到害怕,甚至哭。“按照知觉再认者的观点来解释,那是因为陌生人与他们熟悉的人相比,相似而又不相似,从而引起焦虑”[1]。总之,无论是害怕还是微笑,都与儿童同化刺激物的知觉再认能力有关。
(三)社会认知理论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人类和人类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社会认知论研究的重点是儿童对社会世界,对自己和别人,以及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会影响儿童的情绪。随着儿童学会采取别人的观点,以及移情作用(感受到别人情绪)的渐趋成熟,引发儿童情绪反应的刺激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同时,随着儿童采择别人观点能力的提高,儿童学会了对别人行为的正确分析和归因,能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行为。如儿童甲刚搭好的积木被儿童乙推倒,若甲认为乙是故意的,就会发怒;若甲认为乙是不小心的,就不会发火。儿童早在5岁时就表现出归因对情绪的影响,到了学龄期,为了减少别人的不满或痛苦,他们还会编造行为发生的原因[1]。
综上可知,儿童出生时就已具有一定的情绪反应能力,但是情绪作为一种适应能力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二、留守儿童不良情绪情感的应对方法
针对影响留守儿童的情绪、情感的影响因素,结合儿童情绪获得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情绪、情感:
(一)加强家庭教育
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应该明确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首位。在家庭教育上,父母在了解教育常识的基础上,可通过书籍等渠道,引导儿童观察与模仿动画片里可爱、好笑的动作,以此降低儿童对生活的紧张与焦虑,尤其是父母在面对外界刺激时,要以良好的情绪行为示以儿童,从而提高儿童的情绪识别能力,也可以通过引导儿童对事情进行正确的归因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如:小朋友不小心弄坏了你的小人书,你是会哭着让小朋友赔呢,还是接受小朋友的道歉和他一起玩……
案例:有一个留守儿童小玉,在她刚有记忆的时候母亲外出务工。由于长期得不到母爱的关怀,其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另一方面,祖辈的溺爱使其养成公主脾气,稍不顺意就会哭闹,即使是在冬天,她要吃雪糕,爷爷也会自己动手给她做。一年春节,一个比小玉大两岁的姐姐晚上从小玉家回去有点冷,小玉的妈妈把衣服拿给姐姐穿,小玉就哭闹不休。可在学校,她的胆子又很小,不愿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尤其在考试考砸的时候,她会在路上玩很长时间而不敢回家。
面对像小玉这样的留守儿童,首先,父母应通过与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内心真正的想法;其次,针对小玉不愿与人分享这一现象,父母可开展一系列的游戏或是讲述孔融让梨等故事来激励儿童与他人分享;再次,针对不合理的要求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大闹了;最后,父母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同时积极主动地鼓励孩子来增强其自信心。只有在正确的家庭教育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才会得到满意的解决,也才会快乐成长。
(二)加强监护人的责任感
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教育问题上应该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不仅仅是保障孩子的温饱与安全,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尤其是祖辈们不可一味迁就,助长孩子不良情绪、情感的产生[2]。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监护人应注意:
1.在照顾儿童的日常起居上,应多留心与关注儿童的
心理变化,在发现异常现象后,要耐心询问,主动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理顺情绪、调节情感,从而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3]。
2.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在发现孩子情绪情感的变化后,应与他们多交流意见,在大胆放心去管理孩子的基础上来改进教育方法。
3.加强与老师的合作与交流,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三)改善提高学校的管理工作
很多学校已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笔者在调查中就发现南门小学在健全和完善寄宿制的基础上,配备了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其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来帮助解决留守儿童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每周三的下午课外活动课的时间,老师都会随机找四五个留守儿童进行询问,一般都是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再次,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的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来共同制定教育策略。例如:留守儿童的英语成绩普遍不太好,家长建议利用周末的时间给孩子补习英语,学校的老师也一致同意,半学期下来,这些儿童的英语成绩都有了提高;最后,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班主任利用节假日进行走访,家长每月与老师进行电话联系等,来共同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根据儿童情绪获得的学习理论,教师可对学习上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或奖励,以为他人树立榜样,促使其他同学在榜样的作用下,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模仿来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比如:教师对上课认真听讲和遵守纪律的学生奖励小红花,就促使得到奖励的学生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下一次还能得到红花,而对那些没有得到红花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激励,有上进心的学生就会以老师表扬的学生为榜样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取下次得到红花。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可尽可能地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来提高儿童同化刺激物的知觉再认能力。比如:教师在上课时,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表情的图片或者通过自己的脸部表情的变化来让儿童熟悉人们的情绪变化,这样,儿童在下次面对同样的表情时就不至于显得焦虑和不知所措了。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等刺激,让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时可从容应对。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教师还可引导儿童对学习的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次作好准备。还要学会对别人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以更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案例中小玉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由于生病请假耽误了学习的缘故,而小玉自己却认为是自己的能力不够才考的不好,这样从自己的能力来否定自己,就容易形成消极的行为,像她边走边玩不敢回家等就是消极心理的表现。这方面,教师可在家访的基础上,在对儿童有了全面准确的了解后,来教导儿童正确看待考试的失败。教师在耐心开导小玉的同时给予她积极的心理暗示,在学习生活上对小玉进行更多关注,采用表扬与奖励来激发小玉积极上进。
(四)呼吁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关爱
社会更应该携手共同关爱这些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会舆论,并积极做好宣传,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文明、安全与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各社区要为困难的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上的便利,利用节假日深入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各就业单位也应该为务工人员多实施一些优惠政策,如提供假日让他们与其子女团聚[4]。
总之,整个社会需要在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在学习儿童情绪、情感获得理论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留守儿童情绪情感培养与发展的相关活动。相信我们充满爱心的付出,会换回留守儿童全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 叶峰,金绍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期刊网,2006(03).
[3] 李慧.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4] 方铭琳.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7(10).
是不是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