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女画家那么少

2020-06-15 文化 91阅读

历史记载的女画家有很多,只是名气大到烂大街程度很少,具体原因这里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做一下解读。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培训所采取的是“寄宿式家教作坊”制度,也就说一个学生要在 10 岁左右的时候住在老师家里,一边学习一边打杂,偶尔可能还得伺候老师的吃喝拉撒。这段学习的时间通常在 5 年左右。

所以对于一个妹子来说,想成为画家最大的阻碍就是“没法报班”。试想一下,把一个十二三岁的小萝莉,送到一个三四十岁的大叔家里,还一住就是 5 年。只要这个女儿不是充话费送的,父母应该都不会舍得这么干。即使父母真的铁了心,妹子自己恐怕也不大乐意。就算妹子不在乎,大叔可能也觉得不好意思。

这样一来,没有女学生就没有女画家,没有女画家就没有女老师,没有女老师就又没有女学生,进而形成了一个完美无瑕的死循环。

即使有极个别的妹子成功逾越了学画的这道难关,她在成长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另一个阻碍。我们都知道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绘画对象是人,即使是神话和宗教里的神也会被画出现实中的人物形象,这就要求一个想要入流的画家必须掌握“人体解剖知识”,并且通过大量裸模来练手。

然而在那个年代,人们在观念上是不允许女性去看裸体的,这种行为被视为不体面的,甚至不道德的。人们认为,“看”是一种男性才具有的属性,而女性的主要任务是“被看”,这也是“物化女性”这种思想的一大体现。

其实我一直觉得,男性负责“看”而不是“被看”,倒不是因为男性有什么特权,主要是男性自身实在没啥可“看”的……

既然说到这里,就简单讲一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地位问题。当时,影响女性地位的主要是两个制度因素,一是宗教制度,二是封建制度。

在基督教思想当中,本来人人都应当是平等的,不分男女老少,一律是上帝的子民。但有些矛盾的是,基督教把女性视为夏娃,而夏娃当年勾引亚当“吃苹果”犯下了大错,所以是“人类拯救道路上的巨大障碍”。在教会当中,女性也是不能担任神职的。

从封建制度的角度来看,男性是土地和爵位的主要继承人,只有在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时候才会轮到女性。并且,一个女子如果出身贵族,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反而比乡下姑娘要低很多。因为有钱人家的女子不用做家务,所以整天无所事事,逐渐沦为了“政治联盟和繁衍后代的工具”。相反,乡下姑娘还可以通过操作一些农活来创造一定的价值,但依然没有相应的政治权力。

所以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在社会上依然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人们在观念上也始终认为“女性应该从事家庭的琐碎工作,男人才应该追求光荣伟大的事业”。因此,这也使得女性很难有充分的意识去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

报班不方便、画人不体面、社会不认同,在这三重阻碍面前,女性想成为优秀的画家简直就是“史诗级难度”。

不过在那个奇迹到处上演的时代里,“史诗级难度”的游戏也照样有人能“打通关”。当时曾经有过两位非常出色的女画家,她们分别来自尼德兰和意大利。

尼德兰的女画家名叫卡特里娜·凡·海默森,1528 年出生在“重生之港”安特卫普,可以说正好赶上了“安特卫普画派”不断发展壮大的好时机。卡特里娜没有遇上其他妹子所头疼的“没法报班”的难题,因为她老爸就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画家,叫作扬·桑德斯·凡·海默森。通过亲戚朋友学画,正是那个时期为数极少的女画家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卡特里娜最拿手的是人物肖像画,1548 年的时候她曾经画了一幅非常著名的自画像,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北方文艺复兴第一幅女画家的自画像,还被认为是史上第一幅“表现画家坐在画架前工作的自画像”。

卡特里娜的作品《自画像》

这位萌妹子一定对自己来之不易的画家身份感到十分自豪,因此在画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卡特里娜·凡·海默森画了我,在 1548 年,她刚满 20 岁”。

其实作为一个女性画家也不是一点儿优势都没有,因为从某种程度上她们更容易受到女赞助人的青睐。卡特里娜的主要赞助人就是匈牙利的玛丽王后,当时她正在担任尼德兰摄政官一职。

玛丽王后见到卡特里娜时,可能也产生了一种女强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两个人彼此欣赏和信任。在玛丽辞去摄政官职务退居到西班牙后,她还把卡特里娜也招到那里继续为她作画,并且给了她一笔丰厚的佣金。

不过在卡特里娜 26 岁结婚之后,就没有再留下多少作品,可能最终还是把精力放在了照顾家庭上,这也是当时很多女画家不得不做出的一种选择。

相比之下,来自意大利的女画家显得更加传奇一些,她的名字叫索芳妮斯贝·安古索拉。安古索拉 1532 年出生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克雷默纳,她的老爸是热那亚贵族出身,文化修养很高,但家族产业不多。

安古索拉的父母一共生了 6 个女儿,她老爸非常看重女儿们的天赋才华,并且鼓励她们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成为男人的附庸。在老爸的开明教导下,6 个女儿中有 4 个都成为了画家,但安古索拉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位。

不过老爸再有心,也没法亲自指导女儿,还是要让女儿跟专业老师学画。因此安古索拉在 14 岁的时候被送到了当地画师贝尔纳迪诺·坎皮的工作室学习,这在当时属于破天荒的行为,一举打破了“萝莉不能去大叔家里寄宿学画”的歪理邪说。

这一先例之所以能够开创成功,有赖于父母舍得、妹子乐意、大叔也好意思。

后来安古索拉还为老师画了一幅非常奇特的肖像画,叫《正在画索芳妮斯贝·安古索拉的贝尔纳迪诺·坎皮》。

安古索拉的作品《正在画索芳妮斯贝·安古索拉的贝尔纳迪诺·坎皮》

画中坎皮老师正在为她画肖像,有一种“你在画我,而我在画你画我”的烧脑科幻意境。至于两个人之间是否有额外的默契,大家可以从大叔的眼神中自行脑补。

22 岁的时候,安古索拉曾经游访罗马,并且见到了 79 岁高龄的“大圣”米开朗基罗。据说当时“大圣”请她画一幅哭泣的小男孩的作品,安古索拉完成后大圣连连称赞,夸她是个很有天赋的妹子,并且给了她很多指导。这种殊荣对地球上任何一个画家来说,都足够拿出来吹一辈子。

当然,安古索拉还是不得不面对缺乏人体解剖知识的现实,而且因为没练过画裸模,很多大型宗教作品她都没有办法胜任。所以她最拿手的绘画题材,主要是家庭中的世俗人物肖像画。

安古索拉的作品《象棋游戏》

这幅《象棋游戏》就是描绘她的三个姐妹在一起玩耍的生活场景。三位姑娘穿着精致得体的服装,却又流露出非常轻松随意的姿态,这种“很不正规”又十分温馨的表现方式,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是非常罕见的。

后来安古索拉也前往西班牙,成为了王后伊丽莎白的女侍从和御用画师,期间获得了十分丰厚的报酬。可见西班牙这种又有钱又缺人的国家,确实是女画家“刷经验”的不二选择。

凭借着西班牙国王的赏赐,安古索拉彻底实现了“财务自由”,回到意大利之后过上了富足而无拘无束的生活。她历经两任丈夫,最终活到了 93 岁高龄。

而终其一生,安古索拉都没有停止自己的绘画事业,在她去世的前一年,还亲自指导了远道来访的佛兰德斯青年安东尼·凡·戴克。这位后来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当时非常惊讶,一位 90 多岁的意大利老奶奶竟然会拥有如此敏捷的才思。

在安古索拉去世之后,她的第二任丈夫奥拉齐奥始终非常怀念她。每当提起自己的妻子,都会骄傲地称赞她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女子”。

安特卫普的卡特里娜,克雷默纳的安古索拉,她们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和阻碍,证明了女性在创造力和艺术天赋上丝毫不逊色于男性,也证明了女人完全可以像男人们一样,去追求一份光荣而伟大的事业。

在后世她们没有为大众所熟知,主要也是因为文艺复兴时期得天独厚的“臭男人”们实在太逆天,把时代的美学标准抬得有些高不可攀。相比之下,女画家们的表现虽然让人耳目一新,但确实还不足以引领潮流和理念的变革。

不过在她们身后,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鼓舞,开始投身于艺术创作,并取得了更加了不起的成就。只要简单翻阅一下艺术史的资料,你就能看到很多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