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自早中元古代随着古陆壳的逐渐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了陆洋开合的板块运动。此次编图表明,中晚元古代时已有代表古洋壳残迹的蛇绿岩带出现,同时也有较多的碰撞造山型花岗岩带形成,故宜以此时作为古板块划分的开端。而古板块活动的主要活动时期为古生代,这一时期古中国陆块裂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成为多岛洋环境,蛇绿岩带分布甚广。经先后碰撞造山形成了板块与微板块镶嵌的古构造结构。根据现有资料在程裕淇等(1994)对晋宁期以来中国板块构造所作的划分的基础上,将拼合于四堡—加里东期的华南板块,划分为扬子、华夏两个古板块,将塔里木—华北板块划分为塔里木、华北两个板块。这样包括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计有5个古板块。在古板块的陆缘地带,分布着成群出现的碎块,有的为具有板块特征,但规模较小的微板块 ,计有准噶尔—伊犁、佳木斯—松嫩、柴达木—祁连等微板块—地块群。这些古板块、微板块于三叠纪时先后拼贴,成为巨大的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
欧亚板块南面与冈底斯—印度板块(肖序常等,2000)相接,其间为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微板块、地块群,对于这两大板块的界线存在不同的认识,根据现有资料,以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为宜。欧亚板块的东侧以日本—台湾—菲律宾岛弧带与西太平洋毕鸟夫带与太平洋板块相接,东南缘以台东纵谷结合带与菲律宾海板块相联。它们的相互作用,控制了中国现今的构造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