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明天》的主要内容?

2022-04-11 文化 204阅读

主要内容:

这篇小说写的是单四嫂子给儿子看病,因为中医的昏庸和迷信,儿子最终死掉了。埋掉儿子后,她还奢望能在梦中再见一次儿子,但没有。

通过寡妇单四嫂子痛失独子描写,展示了一副中国妇女孤立无助的图景,同时抨击了黑暗社会的吃人本质和没落社会中人们的无情和冷漠。单四嫂子丧夫之后,恪守妇道,“夫死从子”,把儿子看做自己的希望。三岁的儿子宝儿得了病,单四嫂子为他四处求医,盼望着“明天”宝儿的病就能好。

在宝儿垂死之际,单四嫂子心乱如麻的时候,红鼻子老拱和蓝皮阿五之流在唱小调,打她的歪主意;何小仙慢条斯理,不紧不慢。而同是妇女,似乎有同情心的王九妈,也终于被证实并非出于真情。至此被作者一再称之为有古风的人们,在办丧事时,凡动过手,开过口的人都吃了单四嫂子一顿饭,对她无异于雪上加霜。

扩展资料

《明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10月北京《新潮》月刊第2卷第1号,后被收入鲁迅小说集《呐喊》中。

这段时间正是辛亥革命种种弊端暴露、五四运动刚刚兴起的时代,而鲁迅在这一时段的关注点与思想流动正如他自己所说: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用《呐喊》展现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以及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明天》属于鲁迅早期小说,在发表之初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甚至没有获得较高的评价。而近年来,学者对鲁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有许多学者以《明天》中涉及的细节为话题,展开了广泛探索。

例如学者皮国立就专门关注了单四嫂子带宝儿看病的细节,深入研究鲁迅的“反中医”情节;还有学者注意到了鲁迅小说中相类似的主人公形象,例如薛以伟便从《明天》和《祝福》中“寡妇”形象的塑造来研究鲁迅独特的创作心态。

小说中的看客群体也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例如韩利贤对照分析了《明天》与沙汀小说《在祠堂里》共同传递出的对看客观念的展示与批判;更有研究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明天》进行心理批评分析。

《明天》一文的故事起于黑夜,也终止于黑夜,中间经历了两个白天与一个夜晚。这样的时间变化顺序构成了整篇小说的内在“骨架”,而通常学者们所关注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则是填充这一骨架的“血肉”。鲁迅正是巧妙地将“骨架”与“血肉”组合,最终完成了对“明天”的阐释与解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天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