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2021-12-11 文化 133阅读

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的美称,保留有全国百分之七十的地面古代建筑。旅游界因此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类活动的迹象,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

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

扩展资料

山西的历史文化:

1、方言

山西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2、戏曲

山西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

至明代时,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把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演变出了“蒲州梆子”戏,蒲州梆子后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

清朝中叶,中国戏曲开始了“花部”(即梆子戏)和“雅部”(即昆曲)之争,山西民间赛戏之风也盛行开来,大村镇往往同时邀两个戏班演出,唱“对台戏”。1980年晋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3、节令

山西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形成了地方特色节令民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名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西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