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管理学角度解释把正确的事情一次做正确的涵义

2020-06-07 财经 85阅读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质量零缺陷的"秘密武器"
"第一次就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而且次次正确。"这是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振聋发聩的宣言。这句话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世界。
日本企业把他的理论总结成"零缺陷"思想,并把它物化为一种很独特的"防傻装置"---防止缺陷的简单故障预防装置。成千上万的这种装置,给日本企业带来了质量奇迹,是日本许多企业质量领先的"秘密武器"。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当然没错。但我们追求的是不仅要做正确,而且还要以最低的成本把事情做正确,用最少的物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换言之,我们最需要的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肯德基凭什么打入中国市场?
肯德基(KFC)在打入中国市场之前,派来一位执行董事到中国考察市场。他来到北京街头,看到行人穿着都不怎么讲究,回去之后就报告说:炸鸡在中国无大利可图,因为中国消费水平低,想吃炸鸡的多,但掏钱购买的少。结果,由于他仅凭直观感觉和经验就作出预测,被总公司以不称职为由降职处分。很快,公司又委派了另一位执行董事前来北京考察。他在街道上用秒表测出行人的流量,请500位不同年龄、职业的人品尝炸鸡的样品,并详细询问他们对炸鸡的味道、价格、店堂设计等方面的意见。他还对北京的鸡源、油、面、盐、蔬菜及北京的鸡饲料行业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经过总体分析后,得出结论:肯德基可以打入北京市场。每只鸡虽然是微利,但消费群巨大,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果然,北京的第一家肯德基店开张不到300天,就赢利250多万元。
不喝中国水的日本人
一天,某位服装界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国内某著名时装公司,最近接了一批日本的服装加工订单。因为工艺相当复杂,一件时装要用到五种质地不同的面料,为此委托方专门派了一名职员过来"监督"。正是这名普通的职员,却给这家时装公司带来了一场震动,准确地说,是他的一些行为让中国的同行从开始的难以理解,到最终不得不折服。
那位日本职员来到中国,只带了一个小小的皮箱,行李之简单,仿佛走亲戚串门。这一细节恰恰表明了,该日本人是过来工作的,而不是过来游玩的--日本人的敬业精神,由此可见一斑。在车间里,日本人总是寸步不离地紧盯着来来回回在裁床上拉布的中方员工。按照常规,中方员工总是把布料叠了很多层,然后在第一层摆好纸样,画线之后一刀裁下,这一剪子下去往往就是几百件衣服,既省工又省时。
但是,那个日本人每当看中方员工铺好一层布后,就立刻制止,不允许继续铺第二层布。中方员工很不理解,但日本人并没有作出解释,只是固执己见--铺好布料,摆好纸样,裁布,然后钮扣"定位"。这时候,问题出现了。国内一贯的做法是,不管多少件衣服,裁好后,量好钮扣的位置,然后一针"钻"下去,布上面立刻就钻出了一个小孔,然后流水线的工人就在这个孔的位置上,缝好扣子,锁好扣眼;而那日本人的做法是,每铺一层布,就用不粘手--对人体皮肤无刺激的环保粉笔轻轻地在该位置上点一下即可,而且那种粉笔是他特意从日本带来的。
事后,中方员工百思不得其解,问其原因。日本人回答道:我们的衣服卖得贵,你们卖得便宜,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每一步都仔细,仔细到每一个扣眼。车间里开着空调,很凉,人的皮肤很容易干燥。那个日本人自然也不例外,他也需要补充水分。但与中方员工不同的是,他从不喝中国的水,却从他那个皮箱里拿出了从日本带来的水,一小口一小口地吸。中方员工问他为什么不喝中国的水,日本人露出了一脸的不屑:"中国环境污染严重,我更爱喝我们国家的水!"中方员工有被侮辱的感觉,想跟日本人争辩,但想了半天底气不足,也就作罢--人家日本人说的确是实情,再者说,人家愿意喝什么水是他的自由,谁也管不着。
在工作时,中方员工总是大声呼喊,提醒并交代相关事项及纠正工作中发现的错误。那个日本人却不一样,他会用墙上的小黑板仔细地写出注意事项及下一步的工作,如此一来,一目了然,并且他的中文字比中方员工写得还要工整。中方工人看着黑板上的文字,一下子变得沉默了,也更安静了。看来,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力。合同约定的五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中国工人加班加点,按时交货。整个过程全部在日本人的监督之下,交货的时候倒不费事,但在包装的时候,日本人却信不过那台德国产的金属探测器,固执地从皮箱里拿出一台很小巧的强力磁铁器,每一件衣服都从上至下探过一遍后,才肯同意装箱。
临走的时候,那个日本人终于喝了一口中国的水--不过是茶水。他对部分员工说了一句话:"你们如此辛苦,知道我们给你们多少加工费吗?人民币50元一件。而这样一件时装在日本要卖4000元人民币,其中有不少还要被你们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给买回来。我喝这口中国茶,是对你们这几天的辛苦表示敬意!不过你们虽然能吃苦、聪明、能干,但缺乏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的严谨,缺乏把质量做到最好的精神。你们往往认为,只要把任务完成了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只有在这些方面提高了,你们的产品才真正地对我们的产品构成威胁!"
是呀,如果我们做事还是只图省事,把事情做得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自认为满意,不能尽快地培养起自己严谨做事的品格,结果就正应了那个日本人的话--只能继续为别人当苦力,获得那点少得可怜的加工费。
一个不喝中国水的日本员工,给我们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
那个日本人不屑喝我们的水,也许他是对我们中国人有一些偏见。可是,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到的是,这个日本人可以仔细到每一个扣眼,可以把中国字写得比中国人还工整!这样一个能把事情做得那么认真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很多中国人都知道,日本餐馆规定员工刷盘子要刷够7次,那么,日本员工就一定会刷够7次,一次也不会少。据说,有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东京一家餐厅打工,他就觉得少刷一次也没什么关系,看起来也是一样的干净,老板和主管也发现不了,于是他就只刷了4次。遗憾的是,他的小聪明还是被发现了。从此,他在东京就再也找不到刷盘子的工作了。
据说,一个日本领班通常在培训员工洗刷马桶时,会亲自演示把马桶洗刷一遍,然后从马桶舀了一勺水喝下,对学员们说:"就是这个标准!"
看到这些,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效率最高
在进一步论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之前,让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与此相近的一个概念"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把事情做对是一种能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优秀的呢?
对于一个职场里的人来说,怎样才能成为企业最不可或缺的人才?
也许,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比如团队精神、创新精神、职业素质、激情自信、工作能力等。不可否认,这些因素都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应该具备的。但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被认可为优秀,其最应该具备的因素,却是能力--绝对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泛指一般的专业技能,而是一种出色地把工作完成到位的能力。
我的一个朋友是做审计工作的,其专业能力绝对是无可挑剔。但是在一次划账的时候,一不小心多写了一个零,结果给客户打款的时候就多打了100万。当公司发现这个错误的时候,整个部门迅速行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查到了这个数据上的疏漏。接着就是与银行沟通,继而又与客户沟通。最后,在客户的一片怨声载道之中,事情总算摆平了。
公司终于避免了一场巨额的损失,但我的朋友却因此遭到公司的严厉批评。总结一下原因,这次工作的失误并不是因为我这位朋友的专业能力有欠缺,也不是因为他缺乏团队精神,更不可能是因为他缺乏创新意识。那究竟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缺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重复一次,就要付出更多努力与代价
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工作失误要花时间来修正;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要花时间来返工;技术不过关要靠培训来弥补。因为第一次就没有把事情做对而产生的问题,在一次又一次地浪费着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就是说,一个本来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要花费很多人一周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原本可以花费一块钱生产出来的优质产品,却要很多人在弥补产品质量的问题上再花费一块钱。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还是:第一次没有就把事情做对!而只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人,才是真正优秀的人才,也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简称DIRTFT)是著名管理学家克劳士比"零缺陷"理论的精髓之一。第一次就做对是最便宜的经营之道!第一次做对的概念是解决中国式企业问题的灵丹妙药,也是做好中国式企业的一种很好的模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每个人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的最有力武器。
⊙做对事的标准
克劳士比很赞赏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其中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便叫身边的小徒弟:"去库房给我拿一把扳手来。"小徒弟飞奔而去。他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回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可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显得很委屈。这时候师傅才发觉,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他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于是,师傅明白了:发生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项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师傅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克劳士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要想把事情做对,就要让别人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去做才是对的。在我们给出做某事的标准之前,我们没有理由让别人按照自己头脑中所谓的"对"的标准去做。
⊙要忙着创造价值,而不是制造错误
平时,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很忙!
是的,在上面的案例中,我那位朋友忙了大半天才把错误的问题理清楚,自己耽误的其他工作,不得不靠加班来弥补。与此同时,还让领导和其他部门的数位同人和他一起忙了好几天。如果不是大家和他费了很大的劲去纠正了这个错误,造成的损失必将进一步扩大。在"忙"得心力交瘁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这种"忙"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呢?假如我们都稍微认真一点,还会这么忙吗?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参加工作不久,某位领导告诉过我的话。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告诉我,要能够达到这句话的要求并非易事。第一次没做对,也就浪费了做事情的时间。返工的浪费是最冤枉的,因为第二次把事情做对,既不快也不便宜。
在很多人的工作经历中,也许都发生过这样的情况:工作越忙越乱,解决了旧问题,又产生了新的故障。在这样的一团忙乱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错误!结果,轻则自己不得不手忙脚乱地改错,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重则返工检讨,给公司造成经济或形象上的损失。
由此可见,第一次没有把事情做对,容易让人忙中出错,造成恶性循环的死结。这些错误不仅让自己白忙,还会让很多人跟着你白忙,造成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的损失。
因此,盲目的忙乱毫无价值,必须及时终止。再忙,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而不要盲目地消耗体力交差。而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这正是解决这种"瞎忙症"的要诀。
我们还要忙吗?当然需要!但不是忙着制造错误或者改正错误,而是忙着创造价值!
企业中每个人的目标,都应该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完全做对"。作为个人,只要你都能够努力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你将节省重做的时间、精力;作为企业,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够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那么,这家企业将具有无尽的竞争力--因为那意味着,企业里的最大资源--人力资源,获得了最有效的利用,因而将产生最大的效益。
接下来,我们将会给大家介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升级版--"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做对,更要做到位
前面,我们已经指出,我们可以天天很"忙",但务必要忙到点子上,忙得有价值,忙得有成果。
然而,要做到更有效地节省成本、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获得更大的收获,不仅需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更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先看看下面两个小故事吧-
故事一:某一天,一架飞机在大雾里,不幸撞到山上!于是,成群的记者冲向深山,大家都希望能够抢先报道失事现场的新闻。其中,有一位广播电台的记者拔得头筹,在电视和报纸都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他却做了连续十几分钟的独家现场报道。故事二:某一年,好莱坞电影界突然一窝蜂地拍摄有关于熊的影片。大家几乎在同一时间开拍,然而其中只有一家,不但影片推出的时间比其他同行都提前了许多,而且片中动物的表演也远比别人精彩。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都很疑惑吧?
那好,接下来,我来解释一下原因—
问题一:为什么那位记者能够抢到头条,并率先进行独家现场报道?
原来,他在没到现场之前,就事先请司机占据了附近唯一的电话,然后打电话到公司,假装有事通话的样子。所以,当他做好现场报道的录音后,便立刻跑到电话旁边。虽然已经有好几位记者在等着,但他却可以将录音机直接交给司机,让司机打开录音机,通过电话对全国听众做了现场报道。
问题二:那位导演为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呢?
原来,在同一时间里,他找到了许多只外型相同的熊演员,分别训练每只熊表演一两种动作。当别人调教自己手上唯一的动物演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时,他的动物演员却仿佛如天才一般,变出了许多高难度的把戏。而且,由于他采取了几组同时开拍的方式,剪接起来立刻就可以将电影推出。因此,观众见到电影中的小动物爬高、开门关窗、送报、装死促狭,却不知道这些画面是由不同的小动物分别表演的。
  虽然成群的记者在深山里做的事情都是对的,但是,真正做到位的却是那位率先做独家现场报道的记者;虽然那些拍摄熊表演的导演们都知道观众喜欢看,并做了对的事情。然而,真正做到位的是那位抢先播出并让动物表演出各种精彩动作的导演。
看来,世界上许多的"成功",往往都是以"非常手段"达成的。未执行之前的战略和构想,组合在一起,就注定了他们的胜利。
做同样一件事情,处理同样一个问题,完成同样一个任务,不同的执行者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很多人都能够把事情做对--把事情完成,把问题解决掉,把任务履行好;但真正能够把事情做到位的人,会在更短的时间内、用更少的成本去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对,从而获得了更加完美的结果。
做对,是我们做事的起码要求,做到位,却能使你更具有竞争力。
因此,建议你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甚至在每一天的早晨,都对将要做的事情制订个计划,而不是在慌慌张张地盲目动手之后,才去思考。 
上天给每个人同样的时间,只有那些做事事半功倍的人才能拥有过人的成就;也只有明确计划,并能够寻求最佳途径的人,才能够事半功倍。 
我们在做事情时,既要做正确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确,更要把事情做到位。 
一次搞定,绝不浪费返工成本
在处理问题的做法上,卓越者和平庸者的差距是很大的。
 例如,工厂的某台机器出现了故障,有些负责维修的师傅只是做一下最简单的检查和修理,只要机器能正常运转了,他们就不会对机器做进一步的彻底清查,除非机器完全不能运转了,才会引起他们的警觉;而有些师傅,就能够第一次就把机器来一次全面的清查,把所有的隐患都统统清除掉。
 对比一下,我们发现前一类人那种只满足于小修小补的态度是很可怕的,如再不改变,必将会给公司和个人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当然,我们提倡的是后一类人的做法--在做事情时,有始有终,一次搞定。很多人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是把问题从系统的一部分推移到另一部分,或者只是完成大问题里面的一小部分。对很多人来说,总是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没有必要做得很详细、很彻底,那多浪费时间呀。 
 但是,我们也许没有看到,第一次就把问题彻底解决所付出的努力,绝对不是无用功。比如修建一条马路,中国人可能就只把马路铺好,其他的事情不该自己管,自己也就不再理会,等到需要铺水管或者电线的时候,再一次次地将马路挖开。但是,德国人却不会这样,他们在修马路时,一开始就会将污水管道、水管和电线都统统铺好。
 许多人把工作做了一半,或是只完成工作的某一部分,就把工作直接放在一边。他们似乎充分相信,自己已经完成了什么。
事实果真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样做,犹如足球运动员在临门一脚的一瞬间收脚,结果前功尽弃,白白浪费力气。有始无终的工作恶习最具破坏性,也最具危险性。它会吞噬你的进取之心,使你与成功失之交臂。一个人一旦养成了有始无终、半途而废的坏习惯,他永远也不可能出色地完成任何任务。
现在,社会上非常流行一句话,叫"做事先做人"。然而,当人人都说先学做人,然后再谈做事时,是否发现这好像是把次序搞颠倒了呢?在一个组织里,什么样的人才真正算是一个人才呢?
在工作中,人才的标准就是把事情做好,第一次就做到位。一定的内容需要一定的形式才能表达出来,把事情做好就是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优秀人才的标准。因为一个优秀人才一定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言出必行的人。如果你很有能力,业绩却远远落后于他人,请不要疑惑,更不要抱怨,先问问自己是否能够把工作进行到底,是否真的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就是你无法取胜的原因。对于任何一件工作,要么干脆别动手,要么就有始有终、彻底完成。而且,尽可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
一种最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做事方法
做企业的目的,首先是赢利;做人的意义,首先是做有价值的人。
归根结底,无论是做企业还是做人,目的都是一个字:赢。
而要真正做到赢,就必须做正确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做对。然而,想更容易赢得成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到位,以"四两"之力,获得"拨千斤"的效果。
这是一家大型销售企业,在不同的城市设有几十家连锁超市,每年销售额十几亿元。公司将在N市的某小区附近设立新店,决定招聘销售部主任和几位营销人员。
招聘启事一公布,办公室立刻就被各地的求职者围了个水泄不通。通过几轮的选择、淘汰,最后符合要求的求职者共有60余人,而最终将有10人被录用,其中成绩最佳者将直接被任命为销售部主任。到了最后一轮考试,公司对招聘人员的考题只有一道:在3天时间内调查清楚小区的购买力情况,花费时间最短、信息最准确者受聘。公司发给每个求职者几张白纸和一个档案袋,档案袋上除了写明求职者的自然情况外,还有一栏特别注明交卷时间,因为交卷越早,会有相应的积分增加。上午10点整,所有求职者准时出发。下午2点,有一位叫刘军的年轻人第一个交了答卷,答卷马上被密封起来。第二天下午,陆陆续续有人送交答卷。到了第三天的规定时间,共收回有效答卷53份。所有求职者在招聘大会上当场拆封档案袋,公开宣读自己的调查结果,供评委会审议。
求职者们的调查方法与结论可谓五花八门。有人采取了抽样调查法:取小区22栋楼中的单数,再取每栋楼的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再取两个房号,进行入室调查,查明每户家庭的人口、收入、消费支出与结构,根据这个数字再得出总体结论;有人采取了电话调查法:把电话打到每个家庭,征得主人同意后,然后逐项询问。这种方法不受累,不过电话费可没少花;有人采取了直接问询法:站在小区门口,采访进出院门的住户,向他们询问相关的问题;在所有的应聘者全部陈述完之后,这次考试的负责人--公司人事部经理宣布了最后的入选名单。其中最早交卷的刘军,被任命为营销部主任。因为他调查所得出的结论与其他人的基本一致,但所用时间上却比其他人都要少。
在发言中,刘军阐述了自己的调查方法:我没有接触小区的任何一个人,我只是对小区里的所有垃圾箱进行了察看,根据垃圾的数量、包装、品牌,从而得出了这个小区总体消费水平的大致数字。
认真才能到位,负责才能成功。明白了这一点不难,要做到这一点也不难。我们需要的仅仅是认真做好自己在职的每一天,坚持下去,使自己经-手的每一份工作都能交出最好的答卷。尤其是要避免在工作中产生下面的想法:
所有被录取者,肯定都做了正确的事情,但真正当上主任的,却是那位看起来最省力却获得相同效果的刘军。可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到位,而不仅仅是把事情做对,效果就是如此的不一样!
做到位,而且第一次就做到位,无疑是最经济实惠的办事方式。
事实上,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做事态度和做事方式,就完全决定了不一样的结果。这个故事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难道做什么事情只有勤奋就足够了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