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生机制?

2020-06-03 健康养生 112阅读
属于I型变态反应 病因和发病机制
致敏:变应原刺激机体淋巴细胞或桨细胞产生对变应原具有特异性的IgE抗体,吸附于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上
发敏:再次接触变应原时,变应原的抗原决定簇迅速与相应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的过敏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SRS-A)、缓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CFA)、乙酰胆碱
效应: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紊乱,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循环血量减少,致多系统脏器的循环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平滑肌收缩与腺体分泌增加,导致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加重休克
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特点:.发生快,消退快2.临床症状明显,但严重的组织细胞损伤少见.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一、临床表现:根据轻重程度分轻度、中度和重度。
1、心血管系统:血压下降(低于80/60mmHg);心慌心悸;脉速而弱;肢端冷紫;苍白出汗等。
2、呼吸系统:喉头水肿(声音嘶哑,胸闷憋气,水样鼻涕等)。
3、皮肤:紫绀,出汗,潮红,瘙痒及荨麻疹等。
4、神经系统:头晕,烦躁,意识障碍至昏迷,恶心呕吐等。
5、其他:少数出现腹痛、腹泻、大小便失禁等。
二、抢救措施:
1、一般措施:
停止使用造影剂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
检测生命体征(呼吸、血压、心率、尿量等)。
2、抗过敏:
0.1%肾上腺素0.5ml(小儿0.002-0.025ml/kg)皮下注射或肌注,必要时每5-10分钟重复一次;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