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山水诗究竟源于何时

2020-10-23 文化 88阅读
小题1:下列对山水诗形成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河之异”的国情变化对文人的影响,受政治暴力和军事暴力的迫害使文人失落感愈来
愈沉重。
B.清丽无比的江南山水风物可以使文人们寻求抚慰和解脱,写作山水诗便相因成习,以致
蔚然成风。
C.汉朝以来儒家思想控制日趋软弱松弛,“越名教而任自然”、“法自然而为化”之类的主张
的出现。
D.人们可以从山水诗中看到自然风景,虽然与亲身所历、亲目所见自然隔了一层,但收获
往往更快捷。
小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关于中国古典山水诗起源问题,作者认为范文澜“写作山水诗起自东晋初庾阐诸人”的
说法是有一定依据的,《兰亭集》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B.孔子说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可以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
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的角度来解释诗人喜爱山水的原因。
C.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遍览全国各地的山水胜迹,所以古今诗文大家、艺术
巨匠大抵都用“读书万卷”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理势入诗,兼有教化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它表现出来的求
实态度和奋进精神,是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在诗句中的凝聚。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岿然不动的山和变动不居的水,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宇宙自然的规律,它们成为诗
人师法的对象和精神力量不竭的泉源。
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除生动再现山林特有的幽静氛围,还揭示了矛盾的对立统
一关系,使“噪”与“静”,“鸣”与“幽”在审美感受中统一起来。
C.诗人用画笔把山水风物中精深微妙的蕴涵在诗中点染出来,使读者获得直接的审美感受,
于是使欣赏者有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
D.孟浩然的诗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勾画远景的笔墨不多,却很有层次地描绘出
了远树、江畔沙洲的虚静阔远之美。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试题分析:
小题1:这里说的是山水诗的好处,不是山水诗产生的原因。
小题2:对原文理解错误。原文说“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读万卷书’正好可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不能由此就说“古今诗文大家、艺术巨匠大抵都用‘读万卷书’来弥补‘行万里路’的不足”。
小题3:原文从“诗中有画”的角度说的,与“画中有诗”无关。
点评:一、本文既能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给学生以山水田园诗的教育。二、题目难度适中,命题规范。三、第二、三小题考点有重复之嫌。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