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食品安全现况是怎样的一个形式啊?

2022-04-15 综合 57阅读
  [话题背景]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国务院副总理吴仪29日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的报告时说,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好转。但是,一些深层次问题没能根本解决,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吴仪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

  ——初级农产品源头污染仍然较重。

  ——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假冒伪劣问题突出。

  ——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吴仪说,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食品行业生产力水平不高,食品消费水平总体偏低、消费安全意识差,食品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了解背景]

  吴仪:我国将用3到5年时间使食品安全事故大幅减少

  一是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大源头污染治理力度。

  二是在食品生产加工领域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三是在食品流通环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经营秩序。

  四是在食品消费领域强化监督检查。

  五是依法严查食品安全大案要案。

  六是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社会监督。

  七是积极探索食品安全长效机制。[了解背景]

  [生产领域:信誉缺位内幕重重]

  网友说话:

  新华网友:作为奶业原汁奶知情者,我告诫大家,在落后地区收集的牛奶绝对是大部分污染的,而且有病的奶牛产的奶也被收走。事实上,奶源并不是被那些机械榨奶的奶站所采集,大部分还是手工在牛棚中人工榨取,很不卫生,即使这样,只要给乳品企业化验人员公好关,也都合格。奶贩子都是和当地政府官员勾结的,而且有手段威胁奶农交奶。这就是我们中国的奶业第一道关----被污染的奶源。到黑龙江安达看看就知道了。国外的做法是经常到奶源抽检,从源头把关。我们的落后地区是只要搞好关系,就能骗钱。

  新华网友:光明奶公司作为一个国内知名企业应该学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应对信任危机,从河南问题暴光开始就暴露出公司在这方面的幼稚,公司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没有尽可能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教训啊!冠生园的又一个翻版。

  乳品业人士爆出内幕九成原奶生产前已严重污染

  业内人士指出,很多企业用返厂牛奶为原料再加工生产,这种做法已成行业不成文的秘密。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再加工,一般是再加工成乳饮料、牛奶馒头、冰淇淋等对奶源新鲜度要求不是很高的产品。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现在奶源在整个奶制品的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最少也在50%,如果能用回奶节约这部分原料成本,当然有企业乐而为之。

  据记者了解,从2002年开始,双城雀巢有限公司生产的奶粉就名列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免检产品名单,有效期3年。在此期限内,雀巢奶粉可免受各地区、各部门各种形式的质量监督检查。而这次,恰恰是免检产品在检测方面出现问题。有评论认为,免检的头衔有可能成为企业掺杂使假的保护伞,损害消费者权益。免检产品评选制度应该进行修改。

  [法制监管:盲区!又见盲区!]

  新华网友:中国食品管理,部门不少,水平不高,机制不明,责任不清,权威不强,专业素质不高或无。比如,工商管流通,除了看商标不知品质和卫生。质检管生产,却不知食品卫生学、卫生意义,因为这些必须经卫生专业或预防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才可,而质检缺的就是这点。食品不同于其他的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无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知识,只能盲人摸象。卫生部门有专业知识,却长时间因为体制、本身性质--作为食品卫生法的执法主体,长时间委托由下属履行,即由防疫站或现在的卫生监督所来进行,而该部门不属行政单位,名不正言不顺,政府因财政原因不原将其转为公务员,固此难。而现在又设立食品药品局,机构有了,人员、经验、设备、科研却无(卫生部门具备却又被浪费、国家不得不在今后,重复建设),一纸文件,与食品卫生法相矛盾,食品管理还不难?

  新华网友:现在食品生产领域归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流通领域归工商部门,而把原来一只专业的卫生监督队伍限制在餐饮领域,这样的分法是非常不科学的,打个比方,当某人在某饭馆吃了一瓶劣质的饮料而发生食物中毒,那么要追查这个饮料的流通要通过工商,追查生产来源又要通过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来可以由一个卫生部门可以追查的事情,变成要通过三个部门来干,这效率是高了还是低了。食品卫生法颁布也有十年了,但是长期以来,卫生部只重医疗轻预防,把卫生执法边缘化,其实这是一种严重的决策失误,更轻视卫生监督执法,民以食为天,当很多人经常摄入不卫生劣质的食品,比如经常摄入超范围超剂量的防腐剂,保鲜剂、着色剂等一些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有害物质,由于摄入这些东西并不表现为急性病而往往被人们忽视,但由于它的慢性积累损害却比一些急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危害大的多,它们往往损害人的肝、肾等一些重要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免疫系统,降低人们的身体素质,使人早生病易得病多得病,更为严重的是引起“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作用,现在社会那么多的癌症跟这些饮食不无关系,从社会经济学来说,堵住病从口入关,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就降低了社会医疗的投入和医疗消费,但是可惜的是,决策者们忽视了这一点,食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使食品卫生法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造成今天食品卫生安全事件频发,因此,我认为卫生部是有责任的。现在由于出了问题,国家把食品的监管用一纸通知进行划分,是不严肃的,也是不科学的,只能会出更多的问题,不信,等着看。话说回来,工商、质监就那么多的人,而且他们管辖的范围很广,不单是食品,还有许多工农业,日常生活用品,住的,穿的,坐的,用的,他们都应该好好的管,还有那么多的精力管食品吗,如果要管,把他们现在全部的里力量放到食品方面来可能差不多,而且他们大部分在食品方面不是专业的,如何管理好也是个问题。因此,国家这样的管理划分是有一定问题的。应该加强卫生部门的卫生监督执法的改革力度和机构建设,以卫生部门监督管理为主,工商,质量监督互相协调,食品药品的如果要参与管理的话,就有点机构重复了也没这个力量,但如果由他来协调各部门的行动到也可以。这也是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现况所定。

  老昧:食品安全管理最关键的是依赖法律,依赖管理体制。中国目前食品安全实行的是环节化管理、地域化管理、部门化管理、事后管理,而不是综合性的、整体性的、预防性的管理。现行这种管理方式,只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几何系数地扩大、蔓延、重复和严重化。一个地方出现问题,一个部门疏于监管,必然导致全国出现问题,全国各地各部门“严防死守”。只有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与教训,方能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新华网友:看到政府如此重视食品安全的问题,感到很欣慰。我几天前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位朋友,由于岗位交流,现在他们单位的宾馆担任经理。交谈中说了这么一句话:自从我担任宾馆经理以后,我就不敢在外面的饭馆吃饭了。我想其中原因不言自明。他说他绝对不会把泔水再让任何人取走,宁愿提高成本,效益受损失,也不会允许使用害人的原料和调味品。我在为他的行为感到高兴和敬佩的同时,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原来这里的名堂这么大!除了泔水(地沟)油,就连使用的食醋和酱油都可以自己勾兑。简直太可怕了。如此看来,加强和规范食品安全措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是要有法可依,执法要严。我们讲,安全为天,食品安全就是天!

  新华网友:很理解那位食品卫生工作者,其实国家设立食品药品局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不出现什么部门都可以管,什么部门都可以不管的局面!但是就象你说的他们没有专业知识,而你们的下面的卫生监察所估计从事真么大一项工作肯定从人员,经费上都是力不从心的!其实这个食品问题还之是我所做工作的一个方面的内容,解决好这个市场和经济次序具体问题的办法应该考虑综合执法,现在社会发展了,问题忘忘都是复杂化,任何一个部门的单一执法权利都可能受到限制,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免缺失,怎么决绝这个问题呢?我想还是我在下面说的成立综合的市场监管部门,把这些局的职能全部综合起来,再有一个的举报电话就象110一样,这样我看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各位你们认为呢?

  新华网友:1、执法部门监管不力、不作为,出了问题后又百般推托,是食品安全问题泛滥的重要原因。2、处罚太轻。食品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百姓以及众多官员的健康甚至生命,这样的案犯与井水投毒、饭菜下药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不能罚得他倾家荡产?为什么不能重判?他们就是在故意危机别人的生命安全、在主观故意杀人!

  食品监管是场攻坚战

  ……在即将过去的半年里,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发。人们惊呼: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还敢吃什么?话虽极端,却真实反映出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消费者对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期待。在即将过去的半年里,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发。人们惊呼: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还敢吃什么?话虽极端,却真实反映出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消费者对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期待。

  ……近来为人诟病的“食品免检”,这项原本对“诚信”产品的鼓励政策,却成了某些商家为害消费者的市场“通行证”。一方面不法经营者在生产环节动手脚、打埋伏,另一方面食品产品在流通、消费环节极易出现污染、变质,到了消费者嘴边的“免检”食品是否真的安全,就要打问号了!

  我要发言

  言论:

  知名企业应承担起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网友:官堤村民

  ……但当我们百姓们担心之余,冷静下来后,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想知道,我们这些国际国内的知名企业怎么也参与到了弄虚作假,不讲卫生安全的地步。我们的一些小企业,作坊式的小加工厂生产些不合格食品,生产些不卫生食品,并且这些企业有很多比较隐蔽,职能部门难以发现。他们的产品有可能流入市场,但是百姓可以在选购时加以注意,避免上当受骗。然而,百姓对那些国内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就没有戒备心了。我经常陪家人到超市,在买牛奶时就会选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企业的产品。如今,这么多知名企业都有问题,我们的百姓在选购食品时,就感到更多的盲然,就有了更多的担心和后怕。

  牙膏牛奶冰激凌——新白色恐怖?网友:青湖2577

  ……如此众多的品牌在媒体上落马,不排除他们其身不正,同样不能否认激烈的媒体竞争也是因素之一(要抢新闻嘛、要做轰动新闻嘛)。盲目跟在后面观望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一次次惊心。如果这些都不能相信,那么明天,我们敢吃什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