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王宫里照料妃子们生活起居的老妈子被称呼为什么?

2020-06-22 综合 73阅读

战国时期,在宫中伺候妃嫔的老年女性一般被称呼为“妈妈”,并不是大家认为的“嬷嬷”。

当然了,这个“妈妈”和大家现在所称呼的妈妈并没有什么关系,可能只是一种特定的称谓而已。在有的电视剧里,大家可能会看到妃子们管这样的老年宫女称呼为“嬷嬷”,但其实“嬷嬷”这个称呼是到唐代才出现的,在此之前并没有这样的称呼。如果在春秋战国背景的影视剧里,发现了“嬷嬷”这样的称呼,其实是不太严谨的。

即使是到了唐代以及唐代之后的时期,“嬷嬷”这个称谓也是不应该乱用的。并非所有年长一些的宫女都可以被称呼为“嬷嬷”,只有一些特别身份的宫女可以被这样叫,这些特别身份的宫女就是皇子们的乳母。所以其实“嬷嬷”这个称呼和年纪大小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因为她们是乳母才得到了这样的称谓而已。

不过现在大家对这个称呼也没有这么严格的区分了,一般来说“嬷嬷”指的就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大家现在想到这个词,估计联想到的就是神情严肃、经验丰富又恪尽职守的老宫女形象吧。在战国时期,一般的宫人都称呼为“奴”和“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称谓,乳母一类的宫女会被称为“妈妈”。估计到了唐朝之后,才有了“嬷嬷”这样的说法,为的就是将特殊身份的宫女和一般的宫女来区分开。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