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是否相同?

2022-03-15 文化 207阅读
不同
春秋时的战争主要是争霸,宣示国威,并且春秋时期的战争几乎没有涉及到诈谋的运用(只有晋秦的崤之战和晋楚城濮之战中晋国人利用了诈谋),那时候的人连打仗都讲究奥林匹克精神的。可到了春秋后期战国初,因为战争的性质已经变了,变成了主要以兼并为主的战争,那样伤害就会更大,所以各国都学会了利用诈谋击败敌人从而保存自己的实力。

考之春秋史实,春秋时期战争礼不仅确实存在,而且作为“国际战争法”为当时的作战双方所掌握和遵循。战争礼贯穿着战争的每一个阶段,起着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汉书·艺文志》著录《军礼司马法》155篇,至今仅存文5篇,绝大部分亡佚。然从现存5篇文章中,我们仍可窥见彼时的军礼(战争礼)。如书中《仁本》:“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谓正。”“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衰怜伤病,是以明其义也;成鼓而列,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天子之义》说:“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古者逐奔不远。”“古者贤王明民之德,尽民之善。”类此等等当是《司马兵法》中出于“大夫追论古者”的部分。《司马法》保留了上古时代战时作战双方所应共同遵守的规则,即战争礼。它是我国现存兵书中反映商周、春秋以前军事思想、作战特点、军事制度实际情况最详实最充分的兵学典籍,可谓是早期战争观念、作战方式及其特征的历史缩影,使我们看到了三代战争的基本原则。正因为书中保存了大量的上古军礼,所以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法》时将其出兵家而入礼家类。但是,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各方面发生一系列巨大变革的重要时代。战争也相应进入了崭新的阶段,集中表现为战争规模的扩大、战争方式的变化和作战指导的进步。当时的一些战争指导者,开始较坚决地抛弃上古战争礼的束缚,已不再追求道德上的诚信,现实中的利益成为他们的唯一目的。加之时代的流逝,各国之间的宗族关系日益疏远,战争礼不再受重视了。春秋末期随着兼并战争的需要,常备军和职业军官先后出现,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消灭敌军敌国,以求占有他国的土地和人口。所以战争日趋激烈和残酷。由《孟子·离娄上》的记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可见一斑。于是,战争礼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为人们所遗忘了。正如顾炎武所指出的:“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

春秋中期以后战争的最大新特色还在于当时作战指导思想的根本性变化。这就是“诡诈”的战法原则在军事活动领域内的普遍流行,过去那种贵偏战而贱诈战,“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的堂堂阵战法遭到全面的否定,冲破了所谓“正道”的羁绊,成为斗力、斗勇、斗智的较量。对此,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序》里说:“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社会呼唤着新的兵法以适应变化了的客观情况,用以更好的指导战争。《孙子兵法》应运而生。它明确提出了“兵者,诡道也”、“令半济而击之,利”、“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等新时期的战争精髓要义,是孙子对战争本质特征的深刻理解。与先前的《司马法》迥然不同,两者之间确实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时代鸿沟。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