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玉器中的龙及龙纹有什么特点

2022-08-03 文化 144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龙体周边以双阴线挤出阳纹线,更突出了龙形的轮廓,龙纹身体更长了,呈曲折形,似英文字母的s,我们称之为S形或双S形龙,龙纹中的角,有一条基本规则,即商代没角不是龙,西周有角没有足,晚周角形似耳形,战国与耳全无异。

龙纹的眼睛见不到臣字眼了,开始出现单线或双线雕的圆形眼与角度浑圆的方形眼和单凤眼,其双线雕手法是外圈线细,内圈线粗,使眼睛突起,更显有神,形成浅浮雕。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史,龙身上多饰以谷纹纹饰,这在战国时期广为流行。

春秋时期还常用卧蚕纹,纹饰突起,立体感强,刀工讲究。

扩展资料:

关于龙的起源及龙纹的成因尚无统一的定论。一般认为,龙纹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是那些以蛇或鳄鱼等动物为图腾的部落在联并融合过程中将各自图腾综合的结果。

也有人认为,龙是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闪电或彩虹等自然现象做出的解释或想象。还有人认为,龙的形象并非源于某一具体的事物,而是赖以寄托各种特定观念的形骸,是观念的形象表述。

龙,是一种幻想的动物。是殷人卜问的对象之一。古人认为它是最高的祥瑞。故成为崇拜的百神之一。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龙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大量装饰在玉石、牙骨、陶瓷、织绣和服饰、景观等许多方面。

在封建时代,又将它与佛教、道教的神话结合起来,赋予新的高级神秘色彩。尤其在宫廷艺术中,更是充满了龙的装饰。

龙的形象起源很早,但作为青铜器纹饰,最早见于商代二里冈期,以后商代晚期、西周、春秋直至战国,都有不同形式的龙纹出现。

商代多表现为屈曲的形态;西周多表现为几条龙相互盘绕,或头在中间,分出两尾。

传说龙的出现与水有关,《考工记·画缋之事》谓:“水以龙,火以圜。”是用龙的形象来象征水神,因此在青铜水器中,龙的图卷或立体形象有更多出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纹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