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制度的作用范围和特点,社会制度分为什么和什么

2022-08-05 国际 122阅读
这是制度的相对稳定性特征 社会制度的特征主要有: (一)普遍性 从人类现在能够看到的社会或能够发掘到的古代人类社会遗迹中,可以发现,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一些社会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家庭制度、宗教制度、教育制度等,普遍地存在于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中。婚姻家庭制度和经济制度,在人类的史前时期就形成了。政治的、教育的、宗教的制度等也贯穿于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历史。这些制度对所管辖范围内的人们均无例外地发生着制约作用。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考察,社会制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普遍性,是由人类的基本需要大体相同决定的。因为没有社会制度指导的社会生活是混乱的,人们为了使共同生活具有稳定性和秩序性,才创造了各种制度,从经济活动到政治选举、从教育活动到科学研究、从邻里互助到婚丧嫁娶、社会制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调节着相互之间的关系,满足着人们长时间共同生活的需要。 (二)特殊性 社会制度虽然普遍存在,但其内容与形式又各不相同。从纵向上来说,不同的时代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同是经济制度,农业社会的经济制度与工业社会的经济制度就有很大差别。从横向上看,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也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形态。同是家庭制度,西方国家的家庭制度与中国社会的家庭制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社会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下的产物,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那么社会制度变化的条件究竟是什么呢?从宏观上说,它首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变化和提高,必然引起以生产关系为主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转变。其次是某种社会制度在实际生活中不适合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失掉了它原来存在的功能,从而发生改变。如中国20世纪50年代确立的人民公社制度、计划经济制度随着80年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阶级社会,阶级利益的对立以及社会各阶级发展状况的不同也对社会制度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三)相对稳定性 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除非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平衡受到破坏,产生失衡,或社会大系统有了变化,要求它的各个组成要素也相应起变化,否则一般社会制度是不会轻易变动的。稳定性既是社会制度的优点,也是它的弱点。社会制度具有稳定性,人类社会秩序才得到有力保障。如果制度是朝令夕改的,就不可能形成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但同时,也正因为社会制度有稳定性,自然会产生一定的惰性,落后于充满活力的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而成为社会的保守力量与社会发展的阻力,成为社会改革的对象。社会制度的稳定性总是相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一定要发生变化。 (四)强制性 社会制度作为制约人们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的一种规范体系,对社会成员的作用具有强制性。首先,社会制度不是随意的,而是一套必须遵守的规范体系,一旦推行就不允许有例外。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等一旦确立下来,就会在现实生活中被强制执行并发挥作用。其次,社会制度决定着社会生活的一般形式,它可以强制性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如宗教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社会救济制度等对人的生活所造成的强制性影响。最后,社会制度是以强力作为后盾的,如军队、警察、监狱以及各类执法部门,是社会制度得以推行和维护的强制性的工具。如果有人不遵守或违反某种制度必定要受到一定的谴责和惩罚。 (五)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社会制度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受到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影响,打上阶级的烙印。比如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经济剥削制度,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政治压迫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充分显示了社会制度的阶级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