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的例子

2020-08-01 教育 2302阅读

揠苗助长与庖丁解牛两个典故便是对这一问题的绝妙说明。

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可是,稻子是要慢慢长的,不能照他想的那样长的那么快。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个妙计: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从土里拔高了一些。“好累啊!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天!不过,田里的稻子倒是都长高好些了。”

他的儿子听说田里的稻子长高了好些,连忙跑到田里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里的稻苗的叶子,都开始枯萎了。这说明了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扩展资料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反作用,必须处理好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