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双边性属于教学的艺术性吗

2020-04-30 教育 111阅读
英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把所有的爱心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和艺术性的教学方法,融艺术于每一项学习实践中,教师应用形象、生动、感人的艺术手段组织英语教学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紧张为轻松,艺术性地创造快乐的英语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而又非常专注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艺术性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结合,而且会使教师和学生能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增进创造意识,自觉地使一般的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上升为美的欣赏和创造活动,从而使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艺术性教学;英语教学;艺术性;教师;学生
一:什么是艺术性教学及其在现代教学中作用
(一)艺术性教学的概念
我们常说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要弄清什么是艺术性教学?首先要弄清什么是艺术。对于什么是艺术,有各种不同的说法:艺术论家认为“艺术,是人借助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科学艺术家认为,艺术是一种思维技巧。教学美学家认为“达到了某些要求的创造性工作便是艺术”;心理学家认为“艺术是在生活最紧张、最重要的关头使人和世界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
艺术性教学与其他艺术有着共同的本质,因此,上述关于艺术的四种定义,都适用于艺术性教学,即艺术性教学也具有审美性、创造性和系统协调性。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教学艺术定义为:教学艺术是以教育学、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遵循教学和美的规律、娴熟地运用艺术手段、教学技能和技巧,表达教学内容,协调教与学的各种关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现在人们已经不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理解“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趋向于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教学艺术,把教学艺术建立在美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基础上,是精神文明领域里的艺术创造。
我们之所以说教学是艺术,是因为它具有与其他艺术一样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科学与艺术涵于同源,科学不是万能的,科学无力解决的问题,只有借助于艺术的力量所唤起的情感,才是维持教学过程中主体内在平衡的因素,艺术性教学的魅力是任何教学技术所不可企及,任何教学机器所无法替代的。教学科学化与教学艺术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教学科学化为教学艺术化奠定基础,教学艺术化是教学科学化的提炼和升华,两者共同完成教任务,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二)艺术性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
艺术性教学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最重要的手段。其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内部学习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是一种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这种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又与认知兴趣有关。这种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活力,认真钻研积极进取,甚至会废寝忘食、津津乐道地去学习,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取得学业上的成功.富有艺术性的教学就能激励和强化这种内在的学习动机。例如,有的教师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巧妙地提出与课文有关的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并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一下便使学生接受知识处于嗷嗷待哺的状态,急切地等待教师的解答,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教师这时来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提高.
2.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
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教师能通过实物直观语言直观和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呈现清晰、明确、完整的形象,使学生精确、鲜明、生动地感知教材,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概念理解教材打下基础,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教师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巧妙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心理完全和心理自由的气氛,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做到精讲巧练,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熟练地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并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调剂学习情绪,寓教于乐
没有艺术性的教学,教学内容杂乱无章,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这种教学方法带来的课堂气氛是这样的一幅景象:教师拘谨而刻板、冷漠而紧张,学生或没精打彩、昏昏欲睡,或坐立不安,烦躁乱动。久而久之,便会厌学、逃学。’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教学内容引人入胜,教学形式丰富多样,能把无意识记忆与有意识记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合理地组织和利用起来,做到“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不厌,流连忘返,教师信心充分,情绪饱满,课堂气氛出现的又是一幅景象:思维积极活跃,师生关系协调融洽,教师和学生共同沐浴于愉快的感受之中。
4.加强情感交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教与学统一起来。
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教师精神饱满、生动传情;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师生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一堂课应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积极开启智能的机器,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 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教师就不可能把课上得成功。教师的感情,犹如一切艺术家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对每节课付之感情,产生灵感,激活课堂气氛,以便产生最佳教学效果。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课,学生的学习情绪迥然不同,这就是教学艺术,是教师调节情绪的艺术。教师丰富、纯洁而高尚的情感可以左右学生的思想。根据入情—动情—析情—移情这一感情发展过程组织教学,教师要用真实的富于感染力的情感表现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的兴奋、愉悦的感受,把教育作用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实现心与心自然的交流、共鸣、撞击,以艺术的魅力,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所以情感是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巧学的内在动力。英语教学是认识活动,是交际活动,也是情感交流活动,“重视情感价值是现代化教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知与情的统一,能使师生协调,使教与学产生共振。
二:艺术性教学从教学方法开始
(一)教学内容的艺术化
一位教师能成功地进行艺术性教学,不仅需要拥有爱生之情和对英语教学深刻正确的理解,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从内容、形式和师生双边活动等各方面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性教学方法手段。现今的教材其内容由课堂、家庭逐渐向社会各方面发展,让学生逐步认识世界,设计有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情景,便于介绍英、美国家的生活习俗,使学生了解其人文、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等,符合学生的需要;其内容生动有趣,其中不乏有趣的热物、好看的图画,符合学生真实生活的对话及英语歌曲和游戏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用语言、直观教具、副语言手段(表情、动作、手势、眼神等无声语言)和表演等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的理解,对其外形、行为、动作、内心世界的全面细致的把握,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从而逐步掌握语言,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用语言、图画、投影等向学生介绍故事时,以及就课文内容提问时,都可以依据情节的发展来进行,甚至朗读、示范和领读也应使学生感到情节性,即通过适当的停顿、快慢节奏、抑扬顿挫及表情变化等表现故事情节的曲折、起伏和发展,这样的内容情节化的教学必然使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同时也能把握情节。而情节的把握又会反过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形式艺术化
教学形式艺术化首先表现为多变化、有高潮、过渡和交替自然。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型、教学步骤、讲和练的安排、练习类型、操练方式都有艺术性和非艺术性之别。同样是操练,每一次都应表现出新的特色。教师的活动有了新意,学生参与活动也就有了兴趣。介绍新的语言知识之后,就进行操练。操练的方式是多变的。如采用世界上现代化语言教学的标准课堂活动组织方法:分排练习,两人小组练习,小组活动及分行练习。同时教师提供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如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小组讨论或角色游戏等。
一切教学法著作、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教学形势都是随着特定的教学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的。一节课的高潮往往与教学内容的情节高潮同时出现。可以说,没有高潮意识的教师在艺术性教学方面是不会做得完美的.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离潮,比如在课堂上平缓语音中的一个高音,忽然射向某个学生一道含有丰富暗示的目光,或者语酣情浓中的一个颇具力度的动作,它们会在学生中产生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不仅是感官上的,也是情绪上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创造一种安全和睦的学习气氛,消除学生紧张、困难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活动,从而能更积极地投入言语交际活动,进入一节课的高潮。
(三).教学形式和内容的交替自然流畅
这基于对学生透彻的了解,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准备和知识技能准备的火候,抓住时机,立即过渡,自然交替。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某一处只要轻轻一点,某一处只要细细一拨,某一处需要讲到七成,而某一处只要讲到五成即可,留下一点余地,让学生自己去完善,去思考、去补充。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