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74中的校园文化内涵诠释

2020-05-03 文化 169阅读

从古至今,楼台、亭阁、书房命名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一个学校的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理解教育”为背景,以“中的精神”为核心,体现“理解、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富有学院气息的宁静清雅的理解型校园文化。
我们尝试将“中的精神”化解为九个关键四字词,即“中的精神”内涵阐释系列化,即:“闳约深美、中正平和、忍耐精进、慎独自修、忠恕宽容、平淡天真、虚怀若谷、至诚尽性、上善若水”九个篇章。其中慎独自修、忠恕宽容、至诚尽性为“中的精神”的三个主要行动原则,这九个篇章分别以校园九座建筑物的楼名来进行命名。
群雕作品:《对话》
此群雕作品的题目设计叫做《对话》,由纯青铜制作,群雕由四个人物和两个空着的蒲团组成。这四位人物分别是:师尊孔子、弟子颜回、弟子子路、弟子曾参,分别代表了立德、立功和立言,两个空着的蒲团意即虚位以待、中和化育,通过心灵对话、增进理解,和而不同。《对话》是我校“理解教育”办学思想的精神象征,也是“中的精神”总的统领和体现。
1、办公楼:闳美楼(闳约深美)
闳约深美源于清张惠言的《词选序》中“唐之词人,温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闳约”。1918年蔡元培先生书“闳约深美”赠上海美专,对“闳约深美”诠释曰:“‘闳’就是知识要广阔;‘约’就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的选择,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人生有限、知识无穷,不能把摊子铺得太大,以便学有专长;‘深’就是钻研精神,要入虎穴,得虎子,百折不回;‘美’就是最后达到完美之境”。
此四字,一是要求为学者要有宽阔的心胸和眼界,要博学多识,有广博的知识,坚定的目标,崇高的艺术理想,百折不回的求学精神,向着知识高峰永无止境地跋涉攀登,永不停育的历史责任,以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为己任,志存高远,心系众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2、科技楼:中和楼(中正平和)
“中正平和”系中庸之道的主要内涵。儒家认为能“致中和”,则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境界。《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正平和,《荀子·王制》: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所之绳也。道教语,中正平和指的是正气。《太平经,含三气兴帝王法》:“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北周瘦信道士步虚词之曰:“中和炼九气,申子谢三元。”“中正平和”,此后引申为中庸之道的道德修身境界的一种原则。儒家认为人们的道德修养能达到致中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均能各得其所,达到和谐的境界了。现代汉语词典释:中正是指公正、公平的意思,平和泛指性情和言行温和,气氛平静,纷争停息的意思。
3、实验楼:精进楼(忍耐精进)
关于忍耐。雄心的一半是耐心,另一半还是耐心。学会忍耐了,心胸才会宽广,心胸宽广了,才能装下知识和财富。有人说,人的心胸是冤枉撑大的,不无道理。就我们常人而言,忍耐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我们坚决地和自己的欲望做斗争,更需要一种异乎常人的远见卓识与坚定意志。特别是在确定了一件事情,并坚持到一定程度将要突破之前,会出现一种难以忍受的难过,人一般在这个时候出现分化,忍耐到位的人,巨大的幸福感会不速而来,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种从未意料到的欢喜,欢喜在拐角的地方!没有忍耐到位,就将前功尽弃,一事无成。冯仑说,伟大是熬出来的,很形象很准确。
关于精进。我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能忍受超过半小时以上的孤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精进是分阶梯的,阶梯是人内在精神生长的基本过程,也是基本规律,就像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阶,第一阶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阶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消得人憔悴;第三阶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精进之道,在于修炼自身的气息与气场以及状态,不断的精进,将不断提高自身内心世界丰富程度,在我看来,精进的途径无非是,内省与感悟,内省是扩胸运动,使人有智慧,而感悟是益智运动,感悟后的东西才能算是自己的东西,与我们74中师生的核心习惯:“在错误中反思自己”也相辅相成相呼应。
4、北教楼:修德楼(慎独自修)
中的精神主要行动原则之一:慎独自修,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中庸》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一原则。其文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人们必须严格地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尤其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应该谨慎地进行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5、南教楼:忠容楼(忠恕宽容)
中的精神主要行动原则二:忠恕宽容,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原则分别见一《中庸》十三章、三十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6、北餐厅:真味楼(平淡天真)
中国文化的审美,“平淡天真”是一个核心元素,也就是说,“平淡天真”是中国文化传统思想的核心之一,意味着真、善、美的品学之境,也隐含了审美的文化理想,温柔而天真,敦厚而平淡。其实是“中的精神”的意境最美诠释。
在生活上,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说:麦饭豆羹淡滋味,放箸处齿颊犹香。意思是:用粗糙的麦子大豆作为饭食羹汤,滋味清淡却悠远,放下筷子时嘴边处犹有余香。认真吃饭,真诚面对每一粒饭、每一口菜,然后在它的营养下努力,平淡天真是为真正的生活之中道精神。
7、南二楼报告厅:虚谷楼(虚怀若谷)
《老子》:“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
所谓“大盈若缺,大智若愚。”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见,最白的东西反而有污点。整天穿金戴银的人恐怕不一定真有钱;柔弱的人不一定胆小;糊涂的人不一定真傻。圣人的胸怀空虚得好像天地间的风箱,又好似山间的低谷,无边无际。所以他对自己从没有过自满。因为低谷不容易充满,而高岭也不容易失去。只有汇小溪、纳百川才能成为江海湖泊。这才是《道德经》中“虚怀若谷”的真缔!
虚怀若谷,典自《道德经》“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8、男寝:至诚楼(至诚尽性)
中的精神主要行动原则三:至诚尽性。至诚尽性的原则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便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为三了。这就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9、女寝:上善楼(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意为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
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