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教育的作用是社会分层作用

2020-06-06 教育 203阅读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成不同层次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愈加复杂,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越来越多,分层标准的多元化改变了传统社会认知下的“世袭身份”,这表现在社会成员的地位、收入、权利等社会资源的占有被更多因素所牵制,教育问题是其中一个分支。教育是社会文明传递的主要载体,人的现代化作为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在其实现的过程中,教育无疑担负着重大的社会功能。社会学认为,学习是人一生中的社会和个人经历,它会改变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式。实现人格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多方面塑造。我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在达到法定年龄后,都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高考走进了大学校园,接受现代高等教育,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建设的中坚力量。1993年起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又实现了基本普及教育的第二次跳跃。但由于地域、个人等差异使教育程度呈现出不同,所受教育的不同程度对人个人素质和知识结构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个人的教育程度也决定着个人发展,并影响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阶层的确定。因此,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研究在逐渐进步的现代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曾在《当代社会流动》一书中提出,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在所有工业化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中,对‘谁走在最前面’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就是那些获得了教育的人”。[1]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分层作为社会流动的动力,而教育充当了发动机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功能:社会化、社会控制、筛选和分配、同化作用、社会革新和变迁。虽然在某些方面也促进社会变迁,但是从以上这些功能来看,教育这种制度设置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现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保守的社会力量[2]。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社会理论》一书中指出:教育是阶级再生产的机制。并在《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再生产》这部著作中,布迪厄令人信服地向人们说明,隐藏在传授知识等众多正面功能背后,教育机构同时也是在生产社会不平等并使之合法化的方式,是现代社会中阶级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机制。[3]因为正是通过这种教育机构,家庭背景的差异甚至对同语言和生活方式的熟悉程度的差异,被转化成学校考试成绩的差别。这样,教育就不断地将社会中已有的阶级结构复制出来。布迪厄的阶级再生产理论强调了教育对于阶级结构的维护和复制的作用,但是同样也有许多研究表明了教育对社会流动起着积极作用[4]。很多研究表明,后天的教育是导致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育是社会的一种筛选装置,各个阶层可以藉此改变阶层流向。教育对社会分层之间产生了两方面影响。积极方面,教育为社会流动与社会合力分层提供了动力;消极方面,教育制度使社会成员在原有的社会分层结构上产生了教育分配不均的现象。也就是说,所受教育的不同程度将社会成员在文化上划分为不同层次,并直接归为不同阶级中。另一方面,在中国渐进的社会改革中,不同社会阶层所占有的文化、社会、经济资本不同,影响着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在教育质量的地区、学校、层次、规格、专业选择上的差异,进而影响着接受教育的公平性。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的方式,设定被访者在20——50岁之间,并有固定工作收入者,包括试用期、实习期。我将教育的不同程度与社会地位的不同层次作为两种变量进行研究。在对阶层的界定研究中,采用了社会学前辈的理论。马克思.韦伯确定了财富、权力和声望这三个社会分层的关键因素。财富可以理解为经济地位,权力是政治地位,而声望则是社会地位,这三个地位构成了划分社会阶层的“三位一体”的理论[5]。而在很大程度上,职业是划分社会阶级与阶层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6]于是在问卷中,受访者对职业的认知是对阶层划分的主要标准。另一变量的设计中,教育包括五种程度,分别是初中及以下、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高等职业教育和大学本科教育五类。在分析过程中,所有数据来自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后得出结论。

从数据中看出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者在本次调查中占主流,所有受访者政治面貌良好,收入集中在1500——3000的区间,在我国国民收入中处中等水平。其中,本科及本科以上水平收入分布较广。高收入(3000以上)段的被访者均拥有高等教育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及以上的高收入者较多。17人正在或有过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或学业再深造的经历,其中在学校里接受过职业技能学习的受访者参与较少,本科及以上学历参与较多。他们表示参“再学习”的原因大多是工作本身需要以及评职称。收入在1500——5000区间的受访者接触书籍及其他大众传媒的机会比收入较低的人多。另外,在人们对职业的认知排名中,前五位分别是科学家、公务员、公司经理、律师和大学教授。另外,大多数人认为教育对社会地位有影响,其中,多数认为教育对其社会地位的确定影响很大。
目前,受到初级以上教育水平的社会成员是社会工作的主流,他们大多有大学本科或以上文凭,或有三年中、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经历。但是不同的教育程度,可就是中国社会嗦认知的文凭,在社会阶层的占领比例不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出以下结论,在现代社会中通过教育向上流动的机会要远远大于通过职业向上流动的机会。学历越高收入越高,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众媒体,从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他们也更愿意以自身财富换取更多的知识以充实和丰富自身知识结构,并以此换取更高的社会地位。这就形成了教育中的直接输出品知识对社会成员阶层的双向影响。首先,教育程度越高,所在的社会阶层就越高,反过来,社会阶层越高的人,更有资本提高自身知识、能力和素养。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教育在保持社会阶层原有的状态之外,还使不同教育程度的人流入不同阶层,因而形成循环,促进社会发展。但是若各阶层的不平衡发展可能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甚至社会稳定。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紧密联系,还应在制度上对教育提出基本的质量要求,消除容易导致教育发展生态系统失衡的不良因素,使社会结构的分化更加合理和趋向良性发展,这样才能使教育和社会阶层及社会流动提供正面动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