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
来源:广州朴新教育
2018-07-19|已帮助:650 人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如何加以指导,对老师而言,显得很重要。那么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如何上好小学语文阅读指导课
一、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兴趣,根据不同的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阅读适合的材料。对四年级来说,可阅读文质兼美的叙事文作品及优秀诗文。例如,四年级文质兼美的叙事文有《芦叶船》。这篇文章以孩子的口吻叙述童年玩芦叶船的事。
优美的语言,贴近孩子世界的描述,让学生的心与文中的孩子的心相连。通过读体会到美:玩的地方美,玩到的玩具美,玩的过程美;体会到乐:童年到处是欢乐。从而对课文产生了阅读兴趣,激发了阅读兴趣。至于阅读习惯,学校图书室每周二是班级借阅日,我让他们借自己喜欢的读物,并写读后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的阅读方法。对于不同的年级教给他们不同的方法技能。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采取示范读的方法,让他们听老师读,学习句子的自然停顿、语气、标点停顿时间的长短等。然后自由读,老师个别指导,小组、班级的品读。
例如在教《小溪流的歌》一课时,通过示范读、自由读、品读等方法的指导,学生不仅掌握了语速,自然停顿、抑扬顿挫,而且感情很到位特别是小溪流说的话,在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教育,而且还体会到了文本本身语言的优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不仅限于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就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但各自所运用文体又不同,这就需要老师加以指导。
三、注重体验。发展个性
阅读教学中要激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相同文本而言,不同层面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会和理解。”这就要求老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立自己认为特别重要问题等。不以标准化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理解,应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如教学《景阳岗》时,课文结尾说:武松……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的过?”有的同学提出“全文主要写武松打虎的惊人故事,给人留下了无所畏惧、英勇、豪爽的形象,结尾写他怕虎的心理,这会不会损害打虎英雄的形象呢?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学生探究释疑,深化独特感受。
学生又通过身临其境的阅读体会,再加上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同学认为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后,已经精疲力尽,再遇猛虎当然力不从心了,结尾这样写合乎情理;有的认为课文重点写武松与猛虎搏斗,表现了武松有勇无谋,机智无畏,结尾略写,无关大局;还有的认为这样写与前文武松三次心理活动形成了矛盾,不好……联系全文来考虑,很好。
结尾所写究竟矛盾不矛盾?学生通过再次阅读体会到看似矛盾,实际上完全符合常理,因为武松必定是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力气不可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写显得更真实。因此,在阅读指导课中,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会很重要,也是实现《课标》的又一途径。
四、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可见,阅读是一种在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应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去灵活的阅读文本,去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学习《草船借箭》时,一位同学在阅读课文后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说课题中的“借”用的不当,因为在我们日常的习惯中借别人的东西,用完后要归还,可在课文中诸葛亮从曹操那儿借的十万支箭,没征得曹操的同意,更不会归还。所以说,课文的题目不应该是《草船借箭》,而应该是“草船骗箭”更合适。那么课文为什么用草船借箭呢?同学们通过查阅课外书籍,对文本的多次阅读,都认为用草船借箭更合适。因为在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中,可以了解到,诸葛亮所借的十万支箭,在那场战役中的确又还给了曹操,只是还的方式很妙。由此可见,富有创造性的质疑,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