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教学随笔

2023-05-12 综合 34阅读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
数学阅读是一个包括诸多认知因素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所学内容的体验理解过程.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学的阅读训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纯绝更好地、更主动地去阅读、理解.同时,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依赖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卡通、漫画、童话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对孩子们来说动画的《西游记》比有名演员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更有吸引力.由此可见,创设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阅读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提高阅读效果.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表述单迹侍调、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创设问题情景,将数学知识点于耳熟能详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而创设问题情景时,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有启发性.通过向学生提供鲜活的、真实的、有趣味的和具体探索思想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走进数学阅读的殿堂.

二、掌握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随着知识量的增加和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他们往往不能自觉的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也不能针对数学教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阅读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科学的、清晰的指导.
数学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更是眼、口、手、脑等器官有机结合、统一协调的过程.阅读小说快速浏览便知故事情节,故事结局已经确定,读后的感想被情节结局所左右,具有被动性.数学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知识必须反复咀嚼,咬文嚼字,反复思考才会明白,它更要求学生直接参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质疑.因此,更具有主动性.例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教材在出示例题“计算1/2+1/3”后有一段启发性文字:它们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要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才能计算.学生阅读后,对 “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含义并不理解.为此,引导学生联系已学过的整、小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进行思考:整数的加减法中“数位对齐”是什么含义?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的含义又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实质都是指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减.这样不仅能在新旧知做州姿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增强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实现从机械阅读到意义阅读的转化,真正提高阅读效果.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