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军区的建制沿革

2020-04-17 综合 188阅读

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八路军山东军区机关和部队大部进军东北,新四军军部率一部分主力由华中北移山东。留在华中地区坚持斗争的新四军部队于1945年10~11月成立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华中军区由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治委员,粟裕、张爱萍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1月,北移山东的新四军与山东军区合并,组成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山东野战军。山东军区由新四军军长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分别兼任司令员、政治委员,副军长张云逸兼任副司令员(后罗炳辉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二副司令员),黎玉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新四军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统一领导山东、华中地区的军事斗争。1947年2月初,华东地区的人民解放军统一整编,撤销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番号,成立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由陈毅任司令员,饶漱石任政治委员,张云逸任副司令员,黎玉任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参谋长,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袁仲贤、周骏鸣任副参谋长,唐亮、张凯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渤海军区(袁也烈任司令员,景晓村任政治委员)、胶东军区(许世友任司令员,林浩任政治委员)、鲁中军区(王建安任司令员,向明任政治委员)、鲁南军区(张光中任司令员,傅秋涛任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兼,管文蔚任司令员,姬鹏飞任政治委员)、苏北军区(第12纵队兼,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获秋任政治委员)和东江纵队(后扩编为两广纵队,归华东野战军建制)、华东军政大学等,共约36万人。2—5月,华东军区部队配合华东野战军进行了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
1948年初,华东军区部队进行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3月,苏北、苏中军区合并组成新的苏北军区,管文蔚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治委员。5月29日,淮南、淮北军区合并组成江淮军区,陈庆先任司令员,曹获秋任政治委员。7月下旬,鲁中、鲁南军区合并组成鲁中南军区,傅秋涛任司令员,康生任政治委员。9月至年底,军区部队配合野战军进行济南战役、淮海战役。
1949年2月,华东军区机关离开山东随第三野战军(由华东野战军改称)南下,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新的山东军区,归华东军区领导,张云逸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康生任政治委员。4月,华东军区部队参加渡江战役,同时成立苏南军区,并将江淮军区及中原军区所属之皖西军区等合并为皖北军区,曾希圣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5月成立皖南军区,刘飞任司令员,牛树才任政治委员。6月,华东军区机关与第三野战军机关合并(保留各自番号),统一指挥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同时指挥在皖南、浙南、闽赣边等地坚持斗争的游击武装。至1950年初,华东军区辖第三野战军所属各部队和山东、浙江、福建、苏北、苏南、皖北、皖南等军区和淞沪、南京警备区及院校、海军等,共120余万人。各部队在新解放区开展大规模剿匪斗争,至1951年9月,共歼灭国民党军残余及土匪武装23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
1950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撤销野战军、兵团两级机构(第三野战军番号实际上沿用至1955年)。至1951年底,相继组成华东军区海军、空军、公安部队、防空部队和炮兵、工程兵、装甲兵等领导机关。1952年1月,皖南、皖北军区合并为安徽军区,曾希圣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月,苏南、苏北军区合并为江苏军区,刘先胜任司令员,柯庆施、萧望东、黄火星先后任政治委员。华东军区与第三野战军合并后,粟裕、许世友先后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谭震林、唐亮先后任副政治委员,张震、张爱萍先后任参谋长,唐亮、萧望东先后任政治部主任和代主任,张翼翔、覃健、王德先后任副参谋长,钟期光、鲍先志先后任政治部副主任。至1954年9月,华东军区指挥所属部队先后解放了除台湾、澎湖、金门等岛以外的华东沿海各岛屿,并击退国民党军对福建省南日岛、东山岛的窜犯。在美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预谋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前后,华东军区福建前线部队对盘踞大、小金门岛的国民党军进行了惩罚性炮击。全区部队在保卫海边防和巩固人民政权的同时,还积极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参加长江下游、淮河沿岸的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大力开展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促进了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1955年4月,根据国务院2月11日关于全国军区重新划分的决定,华东军区改编为南京军区。原属华东军区的山东军区改编为济南军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