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处理数学教学中的传统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2022-03-23 教育 72阅读
【摘要】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白进行新课改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入,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推陈出新,因此要正确处理好数学教学中的传统继承和创新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小学;教学;处理;传统;创新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的,我国传统教学的确存在着许多弊端。新课改是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入,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推陈出新。我们所持的态度应对传统教学在总体批判的同时不妨对其部分合理内核的吸收、继承与创新。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新课程下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创新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一、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新课程强调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学重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这是正确的。但是,许多教师还没来得及真正领悟“主导”和“主体”二者间关系的实质,却为了使自己的教育思想能与时俱进,急于“照葫芦画起瓢”来:在课堂上该讲的不讲,认为要落实新课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教师就必须让出“讲”坛,做到“少讲”,甚至“不讲”。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着不需要教”。他这句话揭示了教与学的密切关系,教师不教,学生就不可能获得“不需要教”的能力,面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学生的未知领域,该讲解处就应理直气壮地去讲解。否则,如果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不加明晰,对学生得出的错误结论不给予纠正,学生就会误解为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做什么,怎样做,也对其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广大教师在丰富的教学活动中创造出新的教育经验,产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二、正确处理接受学习方式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
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凭借其在丰富课堂交往方式、扩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素养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的全盘否定,实际上,探究性学习方式和接受性学习方式两者并非是完全对立的,每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其局限性。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转变学习方式,是为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过分讲解而言的,并不否定教师讲解的意义和价值。对孩子们初次接触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等内容是人为规定、约定俗成的,就宜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而并非一定得合作探究,组织构建。
事实证明,决定学习方式是否有意义、有效的关键并不在于学习方式本身,而在于学习者的态度、方法、已有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条件,学习方式运用的好坏,关键在于选择。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处理好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关系。让两者优势互补,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可以看到学生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看到师生之间无拘无束的情感交流,又可以看到教师对基础知识扎实有效的训练,充分感受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正确处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
就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现状而言,数学的生活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在普遍关注的情况下,却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沿袭传统,仍然注重传授数学知识,忽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另一种是“超越”标准,一味追求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而忽略数学学科必要的双基。数学基本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教学应贴近生活:但数学又高于生活,学习数学不仅仅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数学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和“粘贴”,而是对生活的再加工。我们应该要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同时也应注意生活问题数学化,恰当正确地处理好两者关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做到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才能真正地实现新课程标准的目标。
我们应该承认,传统的教育教学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但绝不是一无是处。对于新课标新课程,我们不必人为地给它涂上神秘的色彩;对于旧课标旧课程,也没有必要过多去吐口水。一句话,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我们不抛弃,而是要扬弃,要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艳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几点收获[J].小学教学参考2012(3).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