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与微观对立是个伪命题
据《知沟理论与知识占有差异研究》,“知沟”理论宏观与微观的区分,实际上根源于其对“知识”定义的分歧。宏观理论为了研究的方便性,把“知识”定义得过分狭隘;微观理论为了提高研究的普适性,扩大了“知识”所指称的范围。理论界所认为的宏观与微观存在重大分歧的问题,实际是个伪命题,因为这两者基本观点是相同的,不过因为所论述目标的外延和内涵不同,导致“各说各话”。
知识占有差异的实质
在广义“知识”定义的情况下,通过对人类认知系统特点和人类知识建构特点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人们之间的知识占有差异影响因素遍及知识认知、储存、提取、应用乃至反馈的每个过程。每个过程的差异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知识占有,而既有的知识占有又在累积中影响着新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是知识占有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人际传播层面,作者通过符号互动论与“约哈瑞窗口”两个理论证明:人际交往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人与人之间知识占有差异理论上无法完美弥补;通过“两级传播”与“意见领袖”理论、创新的扩散理论等证明:社会交往的广度与深度是决定个人知识占有丰富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经济地位考量不过是社会交往异质化程度的表象之一。 在组织传播层面,通过对传统研究对正规教育的假设和大陆学者实证研究资料的分析,得出认识:正规教育是影响知识占有差异的关键因素,不能把它笼统概括进社会经济地位中并把它等同与社会经济地位。教育不仅会使受教育者与未受教育者产生较大的知识占有差异,而且还会使受相同教育的人群的知识占有差异缩小。 在群体传播层面,通过群体同化研究证明,这种人际间通过各种同质特征而形成群体,进而在群体中进一步同化这种同质特征,并产生新的知识作为群体内成员深入交流的基础和辨别群体内外成员的社会亚系统,正是群体传播在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占有差异所起到的重大作用的集中体现。
知沟理论的重构
综上所述,作者重构了知沟假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信息资源也会越来越多。那些社会交往和精神学习都更广更深的、个人禀赋较好的个体将会能更早更好的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因此人与人之间在多数领域中的知识占有差异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 但理论上,如果改善了社会交往与精神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的话,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多数领域的知识占有差异都将能得到卓有成效的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