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和京剧有什么关系

2020-09-21 文化 385阅读
关公戏有又称红净戏,京剧现在的红净戏大多是以关公为主的,基本上承袭于元剧。比较著名的有《古城会》、《单刀会》、《华容道》、《走麦城》、《霸桥挑袍》等,现在京剧舞台上常演的不多。
善于演出关公戏的京剧艺术家有王洪寿、高盛麟、李洪春等.
关公戏曲

三国故事改编成戏曲在舞台上演出最早可追溯到隋代,据《大业拾遗记》载,炀帝(604—618)敕学士杜宝修《水饰图经》15卷,在曲江池大会群臣观看,其中属于三国故事的有5出。唐玄宗李隆基始创梨园,三国故事的剧目更加增多。北宋时有种影戏(疑为现今的皮影戏),即有关羽形象的出现。宋人张来(1054—1114)所著《明道杂志》中记载:“京师有富家子,少孤专财,群无赖百方诱导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戏,每弄至斩关羽,辄为之泣下,嘱弄者且缓之。”元人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中称,金院本有《大刘备》、《赤壁鏖兵》、《骂吕布》、《襄阳会》等6种三国戏,每出戏中都有关羽的形象。
进入元代,杂剧逐渐成为文学领域里的主流,三国戏当是杂剧中的重要一类。据《元曲选》等古籍记载,以三国故事编写的杂剧约60多种,而以关羽为主角且属名家创作的就有10多种,现择其中主要的简介下:

《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简称《单刀会》,关汉卿撰。全剧7折,以鲁肃设宴索荆州,关云长单刀赴会为素材写成。现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和《孤本元明杂剧》两种刊本。

《关张双赴西蜀梦》,简称《双赴梦》,关汉卿撰。全剧4折,写刘备夺得阆州收关羽、张
飞二位弟弟英魂,剧情纯属虚构。现存《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本。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简称《三战吕布》,郑光祖撰。剧情取材于《三国志平话》卷上《三战吕布》一节。现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关云长千里独行》,简称《千里走单骑》,作者不详。剧情以《三国志平话》中曹公赠袍和千里独行两节为素材。今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简称《桃园结义》,作者不详。剧情以《三国志平话》卷上“桃园结义”一节为素材。今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关云长古城聚义》,简称《古城会》,作者不详,原作已佚,现演剧本为后人新作。剧情以《三国志平话》中“古城聚义”和“斩蔡阳”两节为素材。元时亦有《斩蔡阳》的剧目,在《三国志平话》中“斩蔡阳”与“古城聚义”紧相连属,《古城会》和《斩蔡阳》是一本戏中不同两折。
《关云长单刀劈四寇》,简称《单刀劈四寇》,作者不详。剧中人物均出自《三国志平话》之中,但情节却系虚构编造。“四寇”为董卓余党李催、郭汜、樊稠、张济。董卓被杀后,四寇命人下书索王允、吕布、李肃等人。吕布率兵往西凉府攻四寇,先锋李肃战败自刎;吕布与四寇交战,屡次鼻中出血,布心狐疑,撤兵退走。四寇兵围长安,王允坠城而死;四寇各封官职,欲徒献帝至西凉。国舅董承得知,先送献帝往洛阳,四寇追至黄河岸边,恰遇曹操至济州催粮至此,遂派出曹仁、许褚、曹霸、曹彰迎战四寇。此时刘备仍任平原县令,关羽回乡祭祖,返回平原时路遇曹兵,得知此事,怒而请战,先后刀劈四寇。董承为关羽请功,献帝遂封刘备为德州太守,关羽为荡寇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以上情节均为《三国志平话》所没有。此剧今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关大王月夜斩韶蝉》,作者不详,原作已佚。所写剧情于史无据,亦不见《三国志平话》当为作者根据民间传说编写而成。
《汉寿亭侯怒斩关平》,简称《怒斩关平》,作者不详。剧中主要人物皆出自《三国志平话》,但本事却于史无据,可能是根据民间传说的“关公斩子”故事写成。关羽生日,孔明、张飞、赵云、黄忠等前往荆州庆贺,正欲返回西川,江夏张虎、张彪二寇作乱。孔明派小五虎(五虎上将之子)关平、张苞、赵冲、马忠、黄越迎敌。小五虎获胜,生擒二张,在驰马回营报功途中,关平战马踏死平民王荣之子。王荣前往荆州告状,州官不敢受理。王荣正欲自尽,幸遇关羽马夫指点,便到元帅府击鼓喊冤。关羽大义灭亲欲斩关平,赵云等求情被羽驳回。张飞赶来,欲与赵云等各斩其子,使小五虎将同死。王荣见状,情愿息讼撤诉,关羽乃释关平。姜维前来宣沼,赐王荣黄金百两,免本处差役。此剧今存脉望馆抄校本和《孤本元明杂剧》本。
《秉烛达旦》,尚仲贤撰,原作已佚。剧情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编写而成。
明、清时代随着对关羽不断地加官晋爵,关羽戏越编越多,称谓也随之而改称关圣、关帝
了。乾隆时期(1735—1795),特命庄格亲王、张德德等人系统地辑录和整理了供内廷演出的三国联合大戏《鼎峙春秋》共239出,其中关羽戏占了很大的比重。该长剧的情节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少部分是吸收了《三国志平话》、《关帝外记》等书和民间的传说故事。这样庞大的剧本,可惜只限于宫廷演出,以致影响不广。清代中叶,产生了新的剧种——京剧。起初剧目中就有155出三国戏,而以关羽为主角的则占到五分之一,并逐步形成了以饰演关羽为主的“红生”行当。著名的京剧艺人王鸿寿(红生演员)编演了连台本关羽戏,由关羽出世的《斩熊虎》,演至其死后的《雪地斩越吉》共36出。王鸿寿的弟子李洪春又增编了《走范阳》、《阅军教刀》、《收姚斌》、《破羌兵》、《教子观鱼》,使关羽戏连台本成为41出。196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洪春演出的《关羽戏集》只选录了其中的27出,即《斩熊虎》、《桃园结义》、《造刀投军》、《斩华雄》、《斩车胄》、《屯土山》、《赠袍赠马》、《白马坡》、《诛文丑》、《阅军教刀》、《破汝南》、《灞桥挑袍》、《过五关》、《收周仓》、《古城会》、《训弟》《收关平》、《火烧博望坡》、《汉津口》、《临江会》、《华容道》、《战长沙》、《单刀会》、《取襄阳》、《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走麦城》等。清末,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班主程长庚(1812—1882)与卢胜奎等人,参考《鼎峙春秋》等剧目,编演了从《马跳檀溪》至《取南郡》的36出联台本三国戏。

盛演关公戏的剧种、剧目
盛演关公戏的剧种首推京剧和蒲剧。京剧是华夏大地的主要戏曲剧种,有“国剧”之称。蒲剧是关羽家乡的地方剧种。据不完全统计,京剧与蒲剧现在上演的关公剧目尚有30余出,并造就了一大批善演关公戏的著名艺人。京剧老前辈程长庚被观众称为“活关公”,赞扬他;迨出场后冠剑雄豪,音节慷爽,如当年关羽之再世”。米喜子演关羽也被人称绝,观众看其演出有如真关帝显圣之感,曾使人敬畏离座。当代的京剧名家李洪春、王金潞在塑造关公形象上都有独创之功。蒲剧著名演员董银午吸取京剧关公戏的艺术精华,大胆改革服装、化装、道具和作派表演,使人耳目一新。他演的《出五关》、《古城会》、《水淹七军》、《取长沙》等剧目,均属脍炙人口之作,除京剧、蒲剧之外,兴演关公戏的地方剧种还有: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湖南等地的汉剧,其代表剧目有《桃园结义》、《汜水关》、《挑袍》、《古城会》、《华容道》、《战沙》等10余出;流行于四川和云南、贵州部分地区的川剧,其代表剧目有《步月杀熊》、《因土山》《聚古城》、《水擒庞德》等;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的徽剧;流行于河南及邻近各省的豫剧;流行于广东及广西部分地区的粤剧;流行于湖南的湘剧;流行于云南、贵州及四川部分地区的滇剧;流行于广西和湖南部分地区的桂剧;流行于江苏苏州一带的昆剧;流行于江苏北部、上海及安徽部分地区的淮剧;流行于河北、天津、北京及东北三省部分地区的河北梆子;流行于陕西及西北各省部分地区的秦腔;流行于江西的弋阳腔和流行于安徽部分地区的青阳腔。尤其是北京昆曲剧院侯少奎主演的《水淹七军》,成为近年海内外公认的佳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关公戏无处不演,无处不唱。这也是关公影响遍及华夏的最好证例。
说唱关公的曲艺节目亦有不少,曲种有京韵大鼓、河南武坠子、评书等。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京津红极一时的“鼓界大王’’刘宝全,一生演唱的京韵大鼓曲目不过30段,其中《战长沙》(另名《关黄对刀》、《箭射盔缨》)和《华容道》等唱做俱佳,脍炙人口,至今传唱不绝。袁阔成的评评书《三国演义》,关羽故事久演不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的《关公战秦琼》深受听众喜爱。

舞台上的关公艺术形象
戏曲舞台艺术是一种内容广泛、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性艺术。关公戏因其“乃戏中超然一派,与其它各剧绝然不同”,其舞台艺术除具有戏曲舞台艺术这个大范畴的所有特征之外—,又有其独特之处。戏曲演员一般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生行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须生、老武生、红生等。“红生”是演关公的特有行当,京剧早期演关公的红生以米喜子最为有名,辛亥革命前后以江南一带的王鸿寿(艺名三麻子)演技最佳。脸谱,为戏曲特有术,一般以红色代表忠勇。关公是正貌,以忠勇见称,脸谱当然是红色,这至少在元代已成定式;但关公的红脸又是发展变化着的。清咸丰、同治年间,京剧名伶于四胜演关公只勾眼,上场前则痛饮一大碗酒,面色即很快变红,这是一种“醉”红。程长庚受此启发,改关公为“重枣脸、丹凤眼、卧蚕眉,研墨和朱,细心描画,开脸之美,一时无匹”。大约光绪初年,王鸿寿则将关公的脸谱改为大红色。“五绺”髯口为扮演关公这个角色时所专用,五绺即耳际两绺,嘴上两绺,须下一绺,此专称“关公髯”。关公这一角色专用的盔头为绿色,缀黄绒球,后有后兜(披风),两耳垂白飘带和黄丝穗,着绿蟒。戏曲舞台的关公随身道具是青龙偃月刀和红马鞭。青龙偃月刀则是关公的专用之物。关公戏的表演,除戏曲中通用的基本程式外,还有不少特殊的极为严格的要求。近代戏曲评论家周剑云在评论王鸿寿所演《走麦城》时说:演者必熟读《三国演义》,定精神、艺术二类。所谓精神者,长存尊敬之心,扫除龌龊之态(伶界对于关公崇拜之热度,无论何人,皆难比拟,群称圣贤爷而不名),认定戏中之人,忘却本来之我,虔诚揣摩,求其神与古会。策心既正,乃进而研究艺术。以予所见,第一在扮相之英武。要求扮相之佳,尤在开脸之肖。关公之像,异乎常人之像,眼也、眉也、色也(以真朱砂和油搅和)皆有特异之点,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第二在作工之肃穆。要求之好,尤在举动之镇静。关公之武艺,异于常人之武艺,儒将风度,重如泰山,智勇兼全,神威莫测。用力太猛,则流于粗野;手足无劲,则近于委靡。以是舞刀驰马,极不易做,此则勤习无懈,方能纯化。
舞台上的关公形象既要勇猛威武,又要刚健凝重。亮相则是塑造关公外部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亮相,集中而突出地显示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外部形象。据扮演关公的老艺人讲,戏曲中关公的特有亮相姿式就有48种之多,这是根据各地关庙中不同的关帝塑像和24副对联创造出来的“关公48图”提炼而成。另外,在唱腔、做工、扮相等方面,各个剧种扮演关公的名伶都有不少艺术积累和经验之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