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点随机取样(对角线、梅花形),离地头5米以上。
2、平均行距:测21行距离(连续),除以20。
3、每平方米折行长:1平方米除以行距(米),查穴数。
4、每穴穗数:(连续)查取10穴,取平均值。
5、穗粒数:调查2穴(穴穗数接近平均值)。
6、千粒重:以常年千粒重为计算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即为估产产量。
7、计算公式:
估产产量(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0.85。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
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关系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