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2、刘墉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扩展资料:
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名门望族的刘氏家族,从曾祖父起就在朝为官,其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
刘墉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乾隆十六年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试和殿试,获得进士出身,后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从而走上了仕途之路。
公元1756年,刘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后2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做地方官员,从学政、知府一直到了督抚大员。刘墉为官正直干练,雷厉风行。
在影视剧中刘墉又被戏称为刘罗锅。史书上记载嘉庆皇帝确实称呼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
但是当时的刘墉已经快80岁了,驼背弯腰也算正常现象。年轻时候的刘墉不太可能是个罗锅子。因为当时清代选拔官员有四个要求:身、言、书、判。
其中身是首要条件,要求五官端正,形体挺拔,仪表堂堂,否则难以树立威严的形象。刘墉科甲出身,必须要经过这四项考核,因此,刘墉是罗锅子的可能性很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老年,驼背弯腰是有可能的。
在影视剧中,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最具有看点,一忠一奸,一正一邪,两个人朝廷内外都不断地斗法,刘墉俨然是聪明和正义的化身,而和珅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蚀把米,你来我往,明枪暗箭,煞是好看。
但是,刘墉一直任地方官吏,直到乾隆四十七年,也就是刘墉六十多岁的时候,才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在南书房行走。这才开始和和珅同朝为官。
史书记载刘墉“委蛇其间,唯以滑稽悦容期间”。这说明刘墉并不愿意正面和和珅一党发生冲突和交锋,而是委婉地处理与各派之间的关系。
刘墉和和珅曾经共过一事:山东巡抚国泰被弹劾,说他以向上纳贡为名义大肆搜刮钱财。乾隆皇帝闻奏非常重视,命令和珅、刘墉和御史钱沣一起前去核查。
刘墉知道和珅与国泰关系密切,两人一定会事先沟通想好应对之策的。于是刘墉便与钱沣密谋了一个办法。
一行到了山东,和珅说只要抽查几个府库就可以了,而且全派的自己的心腹去搜查。等和珅离开之后,钱沣即刻命令所有的仓库贴上封条,不许任何人擅动,第二天一律彻底清查。
检查发现库银大多为“圆丝杂色银”,原来是临时从各家商铺借来充数的。于是钱沣下令各家商铺领回银两,否则全部充公。
很快银子就被领光了。和珅的计谋落空了。国泰被绳之以法。在这件事上,刘墉始终与钱沣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刘墉的支持才让钱沣的此次任务圆满完成。
但是,刘墉与和珅道不同不相与谋,但并没有发展到剑拔弩张,撕破脸皮的地步。乾隆去世以后,刘墉也积极地投入到处理和珅的事件中。人们都认为和珅罪大恶极应该凌迟处死。
可是刘墉建议让和珅自尽,因为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受到极刑,实际上是损害了乾隆脸面。嘉庆听了刘墉的意见,给和珅留了全尸。
和珅案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对其的赞赏和肯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