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家治理资格证考试乱象的措施实施的结果。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过去门槛偏低,初中学历就可以考取资格证书,因此被列入到取缔序列里了。
近期,国务院决定取消多项行政审批和许可,其中有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被取消。本次取消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中,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有26项,其中准入类14项,水平评价类12项,涉及证券、保险、土地估价、公路水运、金融理财等多个专业领域;技能人员职业资格有41项,其中准入类1项,水平评价类40项,涉及民航、粮食、农业等领域。为什么要取消这些资格证?资格证大清理之后,求职最有用、最具含金量的证书有哪些?
一、取消这些资格证的原因
1. 考试遍地开花,水分越来越大
一方面,职业资格准入裹胁着职业资质的认定,催生出“考证经济”,通过办班、教材、考试来收取高额费用。而“考证经济”的利益冲动,又加剧了相关行政部门设置职业资格许可的冲动,造成许可越来越多,考试遍地开花的局面。而与此同时,这些匆忙设定的资格证、许可证的水分也越来越大,逐渐失去了考核与证明人才能力的意义。
2. 资格繁多,管控混乱
另一方面,职业资格准入许可的繁多,导致了行业管控的种种乱象。比如,建设工程领域的安全员、监理员、建造师等“五大员”制度是工程招投标的“硬件”。这不仅使得“挂证族”有了大量存在的空间,同时,资格管控在还事实上沦为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外衣。
3. 政府转变职能的必要措施
取消职业资格许可是政府转变职能的要义之一。首先是进一步厘清政府与社会的界线,把能够由社会承担的职能交给社会。对职业准入作出重新法律定位,对少数有限制必要的纳入到执业资质管理中去,其他的单纯的职业能力认证交给职业教育和行业协会去组织,顺应职业社会化的客观规律。其次是进一步转变政府部门治理行业的方式,推动行业的行政调节向法律约束转变,淡化对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资质管控的依赖。
二、热度不降反升的原因
1. 证书的权威性带来自信
证书带给人们的,除了是有关部门认定的权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职业上的自信和安全感。同时,收入或许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无疑,后者是人们对考证执著不已的关键所在。
盲目相信技多不压身的传统观念
在一些大中专院校与企业招聘的双选会上,不少毕业生考取了和本专业完全不相干的证书,而“多考一个也无妨,万一能用上”的理念成为他们的考证理由。对此,专业人士分析:以准毕业生为主,不少求职者都或多或少有抱着“先考着试试,多个证书万一以后职业发展能用上呢”的心态去考取证书。“技多不压身,多个证书多个活路”成为职场新人的普遍认识,对职业规划的迷茫导致人们喜欢用证书来寻求安全感。
提醒广大求职者:考证的前提是“学有余力”,要注意“精”、“专”,成绩不好,证书一堆,有时反而被用人单位以其学习精力分散、职业定位不清晰等理由拒绝录用。
证书仍是入职敲门砖和加薪工具作用?
目前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入类职业资格证书,如律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等;另一类是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证书,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证等。据某网调查,证书类热门原因在于其作用是行业准入门槛或者参加公考、教师编等国家机关考试的必要条件。企业类认证热门原因在于,该类证书为行业最高权威认证,对薪金的提高有明显作用。然而在某个网站随机抽取的30家类型不一的企业采访中,有16家企业主管表示,在招聘时更关心学生有没有得过奖学金、完成过学术项目、当过学生干部等;13家希望大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只有一家把是否有资格证排在了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