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是如何实现

2020-05-26 社会 230阅读

剩余价值的生产并非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广泛存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和国家财政收入的源泉。

传统观点认为剩余价值的生产仅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在其他社会,尤其是作为资本主义取代者的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存在。可事实并非如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广泛存在剩余价值的生产,不仅“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而且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济也存在。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雇人做工的私有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 业等传统观点所指称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们当然生产剩余价值,这一点众人皆知。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而它亦生产剩余价值,因公有制企业的职 工并没有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将自己创造的价值全部占有,而是留一部分成为企业利润和国家利税,而这实际就是公有制企业职工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 个体经济的业主也要向国家纳税,而其所纳的税实际就是个体经济的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社会,不管是公有制经济还是私有制经济,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实际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自用价值,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另一部分则为剩余价值,成为企业利润及国家财政收人的源泉。

如果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不够或仅够 满足自身及家庭的需要,没有一点剩余,那么企业就挣不到任何利润,国家财政也不会有一文钱的收入,从而社会经济就会停止运行,国家机器就会停止运转。

扩展资料: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剩余价值在社会生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人生价值大小及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1、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会生产力水平越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便越少;而社会生产力水平越高,则劳动者创造的剩余 价值便越多。故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

2、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

什么是人生价值?对其具体解释虽纷纭不一,但人的贡献大、影响显,则人生价值便大,却是人人都同意的观点。

而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则贡献便越大, 影响便越显著,故人生价值便也越大;相反,如人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少,则贡献便越小,影响便越轻微,故人生价值也越小,如不能为社会创造任何剩余价值,则人生便毫无价值。

这样,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便成了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尺。各类人中,正常人都能创造价值,但痴呆人、植物人却不能,故其不但不能创造剩余价值,反而需要靠他人供养而生活,因而其人生不仅可以说毫无价值,甚至可以说是“负价值”。

正常人虽都能创造价值,但某些人,如历史上 的一些贵族、奴隶主、地主及现代社会的一些纯粹“食利者”却不去创造,自己却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因其不但没为社会创造剩余价值,反而消耗社会的剩余价 值,故其人生也毫无价值。

创造价值的正常人,其创造的总价值包括自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两部分,人创造的总价值多,剩余价值自然也多,在价值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自用价值多则剩余价值少,自用价值少则剩余价值多,二者成反比关系,人生价值的大 小便也随剩余价值的多少一同变化。

3、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量是衡量国家财力强弱的重要标尺

如何衡量国家财力(注意:这里指国家财力,而非指综合国力)的强弱?目前,往往是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收人来衡量,这远不如用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 价值总量衡量准确。

这是因为:国民生产总值虽确实与国家财力强弱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国家的大小,国家很大(如旧中国),即使经济落后,国民 生产总值也会相当多,但因国民消费量也大,国家财力实际十分弱小,根本办不成什么大事。

人均国民收入虽可准确反映国民的富裕程度,但如国家太小,即使人均 国民收入很高,国家财力也不可能太强,办不成什么大事,仍会受制于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剩余价值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